[實用新型]無氧炭素煅燒窯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32164.8 | 申請日: | 2012-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50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曹彬鋒;曹德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烏魯木齊德旺源鑫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1/02 | 分類號: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新科聯專利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 地址: | 830000 新疆維吾爾***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炭素 煅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化工裝備,屬于從原煤中提煉炭素的煅燒窯,特別是無氧炭素煅燒窯。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炭素煅燒窯分為斜窯、轉窯、立窯等,雖然其提煉炭素的總體性能優越,但這幾種窯各有不足之處:其只能就地建造,無法整裝運輸,炭素的提煉效率較低,提煉炭素的人力、物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不利于其大規模應用,最終致使炭素的售賣成本明顯偏高。例如普通提煉炭素的現有炭素煅燒窯面臨的技術問題為:(提煉炭素的炭素煅燒窯)窯體升溫和降溫過快,這可直接導致構成窯體的硅磚斷裂進而引起窯體塌方;普通炭素煅燒窯從自然干燥至點火升溫到900℃則需要400噸煤方能對煤進行煅燒,即為達到煅燒的工裝狀態所耗時間為兩個月,而且并不能控制炭素的出料速度,普通煅燒窯用料必需要直徑為2-5cm的顆粒煤,這會影響出窯成品炭素的質量;炭素煅燒窯在煅燒煤時,從被煅燒煤中非強制吸出的部分揮發酚經回路通道進入燃燒室與空氣混合燃燒,煅燒管內處于真空狀態(負壓狀態),因此,從煤進入普通炭素煅燒窯進煤口直至成品炭素出窯的時間長達36個小時,在提煉炭素的過程中,普通炭素煅燒窯的煅燒管也很容易被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氧炭素煅燒窯,能提高成品炭素的質量和炭素的提煉工效,大幅降低提煉炭素的人力、物力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無氧炭素煅燒窯,包括窯體、加煤斗、重力式導煤煅燒管、導氣管、可燃氣注入管,閉風器和引集殼,在窯體內設置著彼此獨立的圓柱形燃燒室和管狀引氣通道,管狀引氣通道環繞在圓柱形燃燒室的外圍,圓柱形燃燒室通過在窯體頂部設置的排氣煙囪口連通大氣,在圓柱形燃燒室內設置著豎立的重力式導煤煅燒管和相對水平面傾斜的導氣管,在圓柱形燃燒室上端固裝著位于重力式導煤煅燒管上端管口上方的加煤斗,加煤斗其進煤口朝向窯體上方,每一重力式導煤煅燒管通過其管周壁上設置的出氣孔連通導氣管的進氣管口,導氣管的出氣管口連通管狀引氣通道,導氣管其進氣管口低于其出氣管口的高度,在窯體位于導氣管下方的部位設置著穿過其窯壁與管狀引氣通道而通入圓柱形燃燒室的可燃氣注入管,可燃氣注入管的進氣管口露置于窯體之外而其伸入圓柱形燃燒室內的噴射管口設置在圓柱形燃燒室豎向正投影的周緣且朝向其豎向正投影圓周的切線方向,在可燃氣注入管穿過管狀引氣通道的管體上設置著穿透其壁體的進氣口,管狀引氣通道經此進氣口連通可燃氣注入管管腔;在窯體底端固裝著位于重力式導煤煅燒管下端管口的引集殼,加煤斗的出煤口通過重力式導煤煅燒管連通引集殼自身形成的內部腔室,在引集殼殼壁最底端部位設置著連通其內部腔室的出料口,在出料口上安裝著能將炭素從引集殼內部腔室排出出料口的閉風器,在引集殼殼壁位于出料口之上的部位設置著連通引集殼內部腔室的氮氣加注口。
本實用新型的總體操作規程為:①將煤經加煤斗加入重力式導煤煅燒內(加煤斗內要有足夠量的煤能源源不斷地依靠自重墜入重力式導煤煅燒管內而形成煤柱,以保證重力式導煤煅燒管始終盛滿煤),將氮氣供應裝置的氮氣排出口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氮氣加注口,并將可燃氣供應裝置的可燃氣排出口連通本實用新型的可燃氣注入管;②啟動氮氣供應裝置以使其將氮氣依次經其氮氣排出口、氮氣加注口、引集殼內部腔室和重力式導煤煅燒管而向上排出加煤斗至大氣中,并啟動可燃氣供應裝置以使其排出的可燃氣經本實用新型的可燃氣注入管注入圓柱形燃燒室內;③嚴格按照點火操作規章引燃注入圓柱形燃燒室內的可燃氣,直至圓柱形燃燒室內部溫度達到所需的煅燒溫度,若未及時引燃可燃氣,則立即使可燃氣供應裝置停止向圓柱形燃燒室內繼續加注可燃氣,以保證窯體安全;④適時啟動閉風器工作,使閉風器將引集殼所收納的粉末炭素經引集殼最下部設置的出料口卸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烏魯木齊德旺源鑫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烏魯木齊德旺源鑫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321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