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高濃度氨氮水源水處理的雙層過濾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27592.1 | 申請日: | 2012-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51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孫楠;李巋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劉同恩 |
| 地址: | 15003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濃度 水源 水處理 雙層 過濾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飲用水處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高濃度氨氮水源水處理的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飲用水源大多受到氨氮污染,國內外對飲用水中的氨氮濃度有較嚴格的規定,我國《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把氨氮列為河流、湖泊水庫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必測項目。我國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氨氮Ⅰ、Ⅱ、Ⅲ、V類標準限值分別是0.15mg/L、0.5mg/L、1.0mg/L、2.0mg/L;一般認為氨氮水質指標超過Ⅱ級標準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的水源,而《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統計表明我國地表水氨氮污染平均在2mg/L以上,最高可達6~7mg/L,因此針對如此高濃度的氨氮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刻不容緩。
目前,沸石顆粒吸附氨氮法以其廉價、高效、占地小等特點越來越受人矚目,大量研究表明附氨氮法在濾料與過濾裝置方面仍需要解決以下問題:(1)天然沸石孔道體系結構不規則、孔徑小或孔容小,雜質礦物大量存在,且不易分離,純度、穩定性都較差;合成或改性沸石是過濾分離的關鍵步驟之一,大量學者為此分別進行了化工合成沸石吸附氨氮的研究、粉煤灰合成沸石吸附氨氮研究、礦物改性吸附氨氮的研究以及礦物合成沸石吸附氨氮的研究。近年來,凹凸棒石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倍受人們的重視,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凹凸棒石具天然隧道孔結構,經堿溶液處理后可作為晶種,有利于沸石的合成,目前已有相應的專利報道:凹凸棒石通過高溫(120℃~160℃)水熱堿浸下合成方鈉石(CN101066766A、CN101618880A)、絲光沸石(CN101066766A)、4A沸石(CN101066766A、CN101618880A、CN101817539A)、X型沸石(CN101337681A)、P型沸石(CN101618880A),但凹凸棒石合成的沸石粉末或顆粒在高濃度氨氮水源水處理中的應用尚未見報道。(2)因粉末濾料不宜放置在濾池中,而常以與高濃度氨氮水源水混合攪拌的形式吸附去除氨氮,致使污泥排放量大。(3)基于顆粒濾料的上向流濾池處理效果優于普通快濾池、虹吸濾池、“V”形濾池和下向流濾池,但上向流過濾裝置的過濾速度不易大于5m/h時,否則過濾層上部的細小濾料即易流失;向上反沖洗的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凹凸棒石合成的沸石粉末或顆粒在高濃度氨氮水源水處理中應用的空白、粉末濾料過濾裝置的使用具有局限性、上向流顆粒濾料過濾池的過濾速度受限與反沖洗效果不理想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高濃度氨氮水源水處理的雙層過濾裝置。
本實用新型包括鋼罐體、底部進水管、濾板、側壁出水管、第一格柵板、第二格柵板、頂部出水管、氣水反沖洗管、排氣管和數個濾管,濾板水平設置在鋼罐體內腔的中部,濾板的端面上均布設有數個通水孔,每個通水孔的下方對應一個濾管,且濾管的上端與濾板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濾管的下端為封閉端,所述濾管的管壁上設有數個微孔,且每個濾管的管壁外表面上纏繞有聚丙烯絲,側壁出水管和氣水反沖洗管對稱設置在鋼罐體的外側壁上,側壁出水管和氣水反沖洗管均位于濾板的上方,且側壁出水管高于氣水反沖洗管,所述第一格柵板水平設置在鋼罐體的內部,第一格柵板位于側壁出水管的上方,第二格柵板設置在第一格柵板的上方,且第二格柵板與第一格柵板平行設置,頂部出水管設置在鋼罐體的頂部外壁上,所述底部進水管和排氣管均設置在鋼罐體底部的外壁上,所述底部進水管、側壁出水管、頂部出水管、氣水反沖洗管和排氣管上均安裝有閥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農業大學,未經東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275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