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高速風洞試驗的腹支撐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22940.6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538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冰冰;白玉平;王穎;王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空氣動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04 | 分類號: | G01M9/04;G01M9/08 |
| 代理公司: | 沈陽利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樞 |
| 地址: | 110034***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高速 風洞試驗 支撐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航空氣動力試驗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適用于高速風洞試驗的新型腹支撐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在飛機設計領域氣動外形日益多樣、功能日益完備、引發氣動力研究的方向紛繁復雜,風洞試驗是氣動力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試驗模型的仿真程度對試驗數據有著直接的影響。有很多飛機尾部外形窄小,如果使用常規的尾支撐,必須將尾部放大,勢必不能模擬真實飛機外形。現有腹支(或背支)+圓弧支桿的支撐方式,其剛度較差,欲保證剛度而增加支桿厚度的話,阻塞度大,均對試驗有不利影響。甚至有些試驗,如噴流,不能使用尾支撐;而且為減小尾部支撐干擾,最好不使用腹支(或背支)+圓弧支桿的支撐。綜上所述,迫切需要研制一種新的支撐方式,能夠兼顧模擬外形和支撐剛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適用于高速風洞試驗的新型腹支撐機構,該機構可以模擬飛機的真實外形,并具有較好的剛度,可提高試驗精度,并且適用于通氣模型試驗。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高速風洞試驗的腹支撐機構,包括左右側板、滑軌、滑塊、連接板、減速器、電機、蝸輪、蝸桿、安裝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軌、滑塊安裝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左側板、右側板安裝在底板上;連接板、蝸輪、蝸桿、減速器、電機均設置在駐室內,模型在中部機身處連接有腹支桿,所述的蝸輪、蝸桿、減速器、電機裝設在風洞一側,所述的滑軌、滑塊裝設在機構兩側,所述的安裝框架上裝設有手拉葫蘆。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采用新的腹支撐方式,可以彌補現有支撐方式的不足,可實現攻角0~30°,配套腹支桿預偏角不同,攻角范圍也不同。機構結構緊湊,配有專用工裝,安裝操作方便,可將該機構安裝在高速風洞駐室和試驗段之間較小的空間內。試驗段內只有腹支桿和模型,阻塞度小,剛強度較好,適用于尾部狹小的飛機模型試驗;機構中心中空,可布置通氣管路,試驗模型尾部沒有任何支撐干擾,適用于噴流試驗和支撐干擾修正等特種試驗,能夠模擬真實飛機外形,提高試驗精準度。本實用新型現已進行過2組型號試驗,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適用于高速風洞試驗的腹支撐機構,包括左右側板10、6、滑軌7、滑塊8、連接板11、減速器4、電機5、蝸輪9、蝸桿13及安裝框架1,滑軌7、滑塊8安裝在左側板10和右側板6上;左側板10、右側板6安裝在底板12上;連接板11、蝸輪9、蝸桿13、減速器4、電機5等均在駐室內,試驗段內只有腹支桿3和模型,阻塞度小。腹支桿3與模型在中部機身處連接有腹支桿3。蝸輪9、蝸桿13、減速器4、電機5安裝在風洞一側,單側驅動。機構中心無其它零部件,可布置通氣管路等,適用于噴流試驗和支架干擾修正等特種試驗。滑軌7、滑塊8安裝在機構兩側,具有導向及承載腹支桿和模型的作用,確保機構運行精度及運行平穩。該機構重量較大,需借助吊裝設備安裝,而安裝位置在駐室內,不能利用廠房內現有吊車,因此在安裝框架14上安裝有工裝1。工裝1上面配備了手拉葫蘆2,可將工裝1及機構一起利用廠房吊車放置到試驗段內,再利用手拉葫蘆2,將機構安裝在駐室內。安裝完成后移出工裝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空氣動力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空氣動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229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葉輪測試工裝
- 下一篇:一種真空負荷開關充氣氣箱氣密性檢測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