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及具有其的軸承拔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22048.8 | 申請日: | 2012-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051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群;楊兵華;王重慶;滿維偉;樊紅剛;朱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5B27/06 | 分類號: | B25B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 |
| 地址: | 412002***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承 內圈 輔助 裝置 具有 卸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拆解工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及具有其的軸承拔卸裝置。
背景技術
航空滾動軸承是航空渦軸發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航空渦軸發動機的壓氣機、渦輪及動力輸出傳輸均需軸承支撐和旋轉。在測試實驗完成后,需要將軸承從軸上拆卸下來,進行檢查和分析,因而需要準確地拆卸軸承,防止對軸承造成損傷而影響試驗結果的分析和評判。同時,由于航空發動機軸承造價高、批量小,在航空發動機軸承試驗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數量有限的軸承試驗件,盡可能地多開展一些試驗項目、取得更多的試驗結果,需要完好無損地將軸承從傳動軸上拆下。軸承內圈與傳動軸一般為過盈配合,將軸承從傳動軸上拆下需一定的拆卸力,同時,為了保證轉子具有較高的臨界轉速,一般會盡量縮短轉子支撐間距,造成軸承與相鄰零件之間的距離很小。
現有的軸承常用拆卸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軸承拉馬直接將軸承從軸上拆下;另一種是預先在軸肩上開2~3個缺口,拆軸承時直接用銅棒敲擊軸承內圈。
如圖1所述,利用軸承拉馬10直接將軸承20從軸30上拆下,缺點是拉馬的著力點在軸承外圈22,軸承外圈21傳力到滾珠再到軸承內圈22,航空軸承均為高精密軸承,當軸承滾動接觸表面承受較大拆卸力時,易造成軸承跑道和滾珠損壞,不適用于航空發動機軸承試驗中的軸承拆卸;
預先在軸肩上開2~3個缺口,拆軸承時直接用銅棒敲擊軸承內圈,缺點是工作效率低,并且敲擊時軸承內圈受力不均勻,易造成薄壁套圈變形,對于渦軸發動機用小尺寸軸承,敲擊易受人為因素影響,稍有不慎,易砸傷軸承保持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及具有其的軸承拔卸裝置。
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包括內環,內環的直徑大于軸承的內徑,內環包括拼接成圓環狀的兩個半圓環,兩個半圓環的圓心側具有與軸承內圈抵接的環狀凸臺。
進一步地,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還包括外套圈,外套圈成套筒狀,且一端具有與內環配合的凸緣;外套圈與內環間隙配合,且外套圈在凸緣處的內徑為D3,軸承的外徑為D2,內環的外徑為D1,其中,D1>D2,D3>D2,D1>D3。
進一步地,6mm≤D1-D2≤10mm。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軸承拔卸裝置,包括拉馬,還包括前述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及具有其的軸承拔卸裝置,在拆卸軸承時,通過內環上的環形凸緣與軸承內圈抵接,從而使拉馬對軸承的拆解力由軸承外圈轉移到軸承的內圈,從而使利用拉馬拆卸軸承時不會導致軸承跑道和滾珠損壞。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使拆卸軸承更方便,而且不會對軸承造成損傷。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現有技術中軸承拔卸結構示意圖;
圖2a是現有技術中第一種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2b是現有技術中第二種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3a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b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尺寸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拔卸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包括內環41,內環41的直徑大于軸承20的內徑,內環41包括拼接成圓環狀的兩個半圓環,兩個半圓環的圓心側具有與軸承內圈抵接的環狀凸臺41a。在拆卸軸承時,通過內環41上的環形凸緣41a與軸承內圈21抵接,從而使拉馬10對軸承的拆解力由軸承外圈22轉移到軸承內圈21上,從而使利用拉馬10拆卸軸承20時不會導致軸承跑道和滾珠損壞。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軸承內圈拔卸輔助裝置使拆卸軸承更方便,而且不會對軸承造成損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2204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小直徑軸承安裝的手動夾具
- 下一篇:放線滑車拔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