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光纖陶瓷插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21188.3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376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徐孝英;宋先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溪市華合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2 | 分類號: | G02B6/42;G02B6/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黃冠華 |
| 地址: | 32111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陶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插芯領域,具體來說是無光纖陶瓷插芯。
背景技術
收發器組件由金屬外套、插芯、陶瓷套管三部分組成。
現有的收發器組件用的是SC插芯改制而成,因為插芯的小孔是一個光孔,小孔內必須用光纖穿插在里面后固化才能達到光導,將插芯兩端面研磨后才能達到光傳輸性能要求,而且光纖端面要求無人和缺陷,在裝配時必須小心不能損壞光纖端面,對每個工序的操作都有很嚴格的要求。3-5個月的熟練工人都很難勝任。
因此,特別需要無光纖陶瓷插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收發器組件的插芯必須穿插光纖才能達到光導的缺陷,提供無光纖陶瓷插芯來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無光纖陶瓷插芯,包括圓柱形的陶瓷插芯本體,所述陶瓷插芯本體的軸心設置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分為光線輸入端和光線輸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為錐形的通光孔,所述光線輸入端為錐形的底部,所述光線輸出端為錐形的錐尖。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陶瓷插芯本體的兩個端面分別設置有倒角。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倒角的角度為45°。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光線輸入端錐形底部的直徑為0.5mm-3mm。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光線輸入端錐形底部的直徑為1.2mm。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光線輸出端的錐尖直徑為0.1mm-0.35mm。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光線輸出端的錐尖直徑為0.23mm。
本實用新型的無光纖陶瓷插芯,與現有技術相比,插芯采用錐形內孔的設計,無需在通光孔孔內設置光纖,降低裝配的難度,結構簡單,十分實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參見圖1,無光纖陶瓷插芯,包括圓柱形的陶瓷插芯本體100,陶瓷插芯本體100的軸心設置通光孔200,通光孔200分為光線輸入端210和光線輸出端220,通光孔200為錐形的通光孔200,光線輸入端210為錐形的底部211,光線輸出端220為錐形的錐尖221,光源從錐形較大的底端輸入,再從較小的錐尖輸出,達到聚光的目的,避免使用光纖傳輸。
陶瓷插芯本體100的兩個端面分別設置有倒角110,在組裝時候達到方便安裝的目的。
倒角110的角度為4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
光線輸入端210錐形底部211的直徑為0.5mm-3mm,可以根據光源的照射情況,設置成不同大小的錐形底部211。
光線輸入端210錐形底部211的直徑為1.2mm,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
光線輸出端220的錐尖221直徑為0.1mm-0.35mm,可以根據聚光的效果,采用不同的方案。
光線輸出端220的錐尖221直徑為0.23mm,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在使用的時候,陶瓷插芯本體100安裝在陶瓷套管300內,陶瓷套管300用來連接其它設備上的光纖(圖中未顯示),陶瓷套管300的外部設置起支撐保護作用的金屬外殼400,上述結構總體組成收發器組件500,陶瓷插芯的中心本體100設置錐形的通光孔200,錐形的底部211與輸出光纖的設備連接,錐形的錐尖221與接收光源的設備連接,通過錐形的的聚焦效果,避免在陶瓷插芯本體100的通光孔200內安裝光纖,降低裝配的難度,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無光纖陶瓷插芯,與現有技術相比,陶瓷插芯本體100采用錐形內孔的設計,無需在通光孔200內設置光纖,降低裝配的難度,結構簡單,十分實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溪市華合光電有限公司,未經蘭溪市華合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211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