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觸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16648.3 | 申請日: | 2012-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157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紀賀勛;邱宗科;葉惠林;余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有關于觸控技術,特別有關于觸控裝置中觸控面板的遮蔽層設計。
背景技術
近年來,觸控方式逐漸成為最主要的輸入方式,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電子產品中,例如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或掌上型個人電腦等。這些觸控裝置所采用的觸控面板通常包括基板與形成于基板上的元件,如感測電極、黑色遮蔽層及觸控訊號導線等,其中基板本身提供保護與承載這些內部元件的功能,且在基板上可分為可視區和環繞可視區的非可視區。感測電極設置在基板的可視區上,觸控訊號導線則設置在基板的非可視區上,用于電性連接感測電極與外部電路,例如軟性印刷電路板。由于觸控訊號導線通常是由金屬材料形成,因此在非可視區的觸控訊號導線上方會形成一層黑色遮蔽層,用于遮蔽觸控訊號導線。
然而,傳統的觸控裝置使用黑色光阻作為遮蔽層,顏色較為單一,無法達到外觀裝飾效果設計的多樣化。
而且,黑色遮蔽層厚度較厚時(如10μm),在后續形成其它元件時,存在爬坡困難的問題,例如后續形成感測電極層時,可視區與非可視區交接處的感測電極層需爬上較厚的黑色遮蔽層,存在爬坡斷裂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習知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觸控裝置的遮蔽層結構設計,以滿足外觀裝飾效果設計多樣化。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該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觸控面及相對于該觸控面的一接合面,且該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及環繞該可視區的一非可視區;一彩色裝飾層,設置于該基板的該接合面,且位于該非可視區內,其中該彩色裝飾層鄰近該可視區的一側具有一傾斜側面;一平坦層,全面性地覆蓋于該彩色裝飾層的該傾斜側面和該基板的該接合面上;以及一觸控感應層,設置于該平坦層上,且自該可視區延伸自該非可視區。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可實現觸控裝置外觀裝飾效果設計的多樣化。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觸控面板之彩色裝飾層的平面示意圖。
圖2A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沿著圖1的剖面線A-A’所繪示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2B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沿著圖2的剖面線A-A’所繪示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D系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繪示制造圖2A的觸控面板以及圖4的觸控裝置之各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4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A至圖5B圖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之另一實施例繪示制造圖2B的觸控面板以及圖6的觸控裝置的部分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6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100’~觸控面板;???100A~可視區;?????100B~非可視區;
102~基板;102A~基板的觸控面;
102B~基板的接合面;?????104、104A、104B、104C~彩色裝飾層;
106~平坦層;????????????108~黑色遮蔽層;
110~觸控感應層;????????111~觸控信號導線;112~保護層;
114~粘著層;????????????200~顯示面板;????201~顯示面板的第一基板;
202~顯示面板的第二基板;203~顯示元件層;??300、300’~觸控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觸控裝置包括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兩個主要部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對觸控裝置中觸控面板結構的設計,實現觸控裝置外觀裝飾效果多樣化。
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參閱第1圖,其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觸控面板100的彩色裝飾層104的平面示意圖。觸控面板100具有可視區100A以及環繞可視區100A的非可視區100B。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的彩色裝飾層104可由三層結構104A、104B和104C組成,并設置于非可視區100B內。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的彩色裝飾層104也可以是單層、兩層或其他層數的結構,較佳為一至三層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未經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1664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