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15007.6 | 申請日: | 2012-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38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安康;尹遜濱;余建偉;廉寶剛;劉名東;畢向建;吳文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1/06 | 分類號: | B63B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聯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劉抗美;金云嵋 |
| 地址: | 20100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裝箱 首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設計領域,尤其與集裝箱船的球鼻艏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船舶的吃水是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該深度根據船舶設計的不同而不同。吃水的大小不僅取決于船舶和船載所有物品,如貨物、壓載物、燃料和備件的重量,而且還取決于船舶所處水的密度。通過讀取標在船艏和船艉的水尺,可以確定船舶的吃水。船舶吃水分為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船舶的設計吃水是指設計狀態下船舶滿載時所對應的吃水,船舶的結構吃水是指船體結構所能承受的最大吃水,參閱圖1,船舶的首部通常都標示有結構吃水線β和設計吃水線α,通常結構吃水線β比設計吃水線α高,以確保船舶在運營過程中即使重載高出設計吃水線α,只要沒高出結構吃水線β,船舶也是安全的。
繼續參閱圖1,通常在船舶首部設計吃水線α以下的位置設置有一個近似呈球狀的球鼻艏1。船舶設置球鼻艏1的原因在于,船在航行時候會產生興波阻力,球鼻艏1能夠抵消這種興波阻力,從而使船速更快。一般說來,大多數船舶的球鼻艏1都是在設計吃水線以下,其主要作用是減小船舶在設計吃水時的阻力,提高船舶的快速性。
但船舶在重載情況下的吃水可能超過設計吃水,此時球鼻艏1沒于水面之下,所以球鼻艏1無法抵消其上方水波而產生的興波阻力,進而影響船舶的航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通過修改球鼻艏高度,來改善船舶在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之間的阻力性能,提高船舶在設計吃水和結果吃水之間的快速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包括位于船首前部下方的球鼻艏,所述球鼻艏的頂端高于集裝箱船的設計吃水線并低于集裝箱船的結構吃水線。
所述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中,所述球鼻艏的頂端高出設計吃水線的高度在1.0m~1.5m之間。
所述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中,所述球鼻艏在集裝箱船寬度方向的剖面外輪廓線為:相對于船體縱中線對稱的兩段劣弧相連而形成的封閉曲線。
所述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中,所述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還包括位于船首前部上方的尖艏,所述尖艏和所述球鼻艏連成一體且一體結構的前端面與船體縱中剖面的交界線呈S形。
所述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中,所述尖艏的前端面與船體縱中剖面的交界線包括:由上至下往后傾斜的一斜線和連接在斜線下端的一豎直線,該豎直線的高度在1.0m~2.5m之間。
所述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其中,所述尖艏的兩側由后往前逐漸向中間靠攏并連接在一起,所述尖艏的前端面由上至下往后傾斜,且尖艏前端面的底端與球鼻艏的頂面連接并在連接處形成一凹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球鼻艏的高度,使球鼻艏的頂端高于設計吃水線并低于結構吃水線,從而改善船舶在設計吃水與結構吃水之間的阻力性能,提高船舶在設計吃水與結構吃水之間的快速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集裝箱船從船頭向船尾方向看的投影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在描述方位時以船頭所在方位為前,船尾所在方位為后。
參閱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的集裝箱船的首部結構包括:位于船首前部下方的球鼻艏1和位于船首前部上方的尖艏2,尖艏2和球鼻艏1連成一體。
球鼻艏1由集裝箱船的首柱3位置向前延伸,其最頂端的輪廓線11大致水平,前端面與船體縱中剖面的交界線呈由前往后逐漸向下平滑延伸的弧線。球鼻艏1沿集裝箱船寬度方向的剖面外輪廓線大致為:相對于船體縱中線4對稱的兩段劣弧12相連而形成的封閉曲線。球鼻艏1的頂端高于設計吃水線α并低于結構吃水線β,優選,使球鼻艏1頂端高出設計吃水線α的距離在1.0m~1.5m之間。?
尖艏2位于球鼻艏1的上方,尖艏2與球鼻艏1連成一體結構的前端面與船體縱中剖面的交界線大致呈S形。尖艏2前端面與船體縱中剖面的交界線為S線的上半部,其包括:自上而下往后傾斜的一斜線21和連接在斜線21下端的一豎直線22,優選,使段豎直線22的高度在1.0m~2.5m之間。
尖艏2的兩側由后往前逐漸向中間靠攏并連接在一起,尖艏2的前端面由上至下逐漸往后傾斜,且尖艏2前端面的底端與球鼻艏1的頂面連接并在連接處形成一凹部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150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樓道清掃機器人的橫移轉彎裝置
- 下一篇:拖運車架的避震平臺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