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13701.4 | 申請日: | 2012-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523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于滬平;陳少東;申昱;趙雅珠;陳金晶;王俊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C25/02 | 分類號: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鄭立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型 零件 擠壓 成型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擠壓成型模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工業及精密機械的飛速發展,產品的微型化已經成為工業界的趨勢之一,微成形技術由于能夠滿足微型化產業的大批量、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等需要得到世界各國的極大的關注。但是在在現有的微擠壓成形中,由于擠壓件微小而脫模困難。其微成形擠壓成形的零件尺寸較小其強度也較低,采用通用頂出方式取件容易造成對成形件的破壞和變形。
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能夠方便的取出擠壓件的雙哈夫錐形凹模結構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型零件擠成型模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套(6)、下模座(1)、支撐板(2)、推銷(3)、擠壓用墊圈(4)、微正擠壓限位板(8)、微正擠壓壓桿(10)、擠壓桿導向塊(11)、頂出塊(1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下雙錐哈夫結構,具體包括上哈夫錐形凹模座(7)、上哈夫錐形凹模(12)、下哈夫錐形凹模(5)及下哈夫錐形凹模座(17),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12)通過錐面與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座(7)配合以壓緊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12);下哈夫錐形凹模(5)通過錐面與下哈夫錐形凹模座(17)配合以壓緊下哈夫錐形凹模(5);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12)與所述下哈夫錐形凹模座(17)之間通過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12)上的凸臺來實現接觸。
上述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其中,通過內六角螺釘(9)實現所述微正擠壓限位板(8)與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模座(7)之間的緊密連接。
上述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其中,通過內六角螺釘(13)實現所述上哈夫錐形凹模座(7)與所述外模套(6)之間的緊密連接。
上述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支撐板(2)與所述擠壓用墊圈(4)支撐所述下哈夫錐形凹模座(17)與所述推銷(3)。
上述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其中,通過內六角螺釘(19)實現所述下模座(1)與所述外模套(6)之間的緊密連接。
上述的微型零件擠壓成型模具,其中,還包括了擠壓墊片(1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夠很好的解決微成形擠壓成形件尤其是帶有齒輪以及螺紋類的零件的脫模困難的問題;通過使用上哈夫錐形凹模能夠有效的解決擠壓件端部或者是坯料的與凹模型腔的分離,通過使用下哈夫錐形凹模能夠有效的解決擠壓件與模具工作帶之間的分離,從而解決了微擠壓成形件的脫模困難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雙錐哈夫結構微型齒輪擠壓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上哈夫錐形凹模與上模座之間的配合關系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下哈夫錐形凹模與下哈夫凹模座的配合關系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上下哈夫錐形凹模之間接觸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一個齒形零件的三維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方便的取出擠壓件,在微成形的模具中設計采用了雙哈夫錐形凹模結構。這主要是因為在擠壓成形過程中,通過下哈夫錐形凹模可以有效的解決齒形類零件的脫離凹模工作帶困難問題,另外一方面,在擠壓過程中多余的坯料與底部的已擠壓成形件仍然是連接在一起的,由于微成形零件的尺寸較小,一般直徑均小于1mm左右,零件的強度也較低,因此在對擠壓成形件的取件的過程中,容易因坯料與模具間的摩擦力導致微成形件在脫模時產生變形。通過采用上哈夫錐形凹模的結構可以有效的解決正擠壓凹模套內工件的脫模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外模套、下模座、支撐板、推銷、擠壓用墊圈、下哈夫錐形凹模、上模座、微正擠壓限位板、微正擠壓壓桿、擠壓桿導向塊、上哈夫錐形凹模、擠壓墊片、頂出塊。其中下哈夫錐形凹模通過錐面與下哈夫凹模座之間進行緊密連接,上哈夫錐形凹模通過錐面與上模座進行緊密連接。擠壓成形主要是通過模具上部的擠壓桿導向塊的向下運動使得擠壓桿對坯料產生擠壓力促使坯料向下運動進入凹模型腔,最后得到擠壓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137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