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手動變速器及其防誤掛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07682.4 | 申請日: | 2012-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329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趙寶忠;涂浩宇;唐來明;馬童立;姜強;馬元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61/18 | 分類號: | F16H6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趙愛軍 |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動 變速器 及其 防誤掛檔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變速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手動變速器及其防誤掛檔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途中,換檔叉軸及撥叉在運輸及搬運沖擊慣性作用下可能會出現誤掛檔,而選換檔桿不跟隨移動,造成手動變速器無法摘換檔。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現有技術中多采用以下辦法:在將手動變速器掛上某一指定檔位后,如果有外露換檔機構的話,最好用繩索捆綁住外露換檔機構,以固定在某一指定檔位。但是這種方式因為不牢靠,并不能完全避免誤掛檔情況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動變速器及其防誤掛檔結構,能夠避免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途中出現誤掛檔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種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包括由殼體和選換檔桿組成的換檔機構,所述選換檔桿上設置有與所述殼體上的殼體拐銷孔相對應的限位孔,所述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還包括:
用于在所述選換檔桿掛入預設檔位后,穿過所述殼體拐銷孔插入所述限位孔中以固定所述選換檔桿的拐銷。
進一步地,所述拐銷包括:
位于所述殼體外的外露部分、位于所述殼體拐銷孔和所述限位孔之間的插入部分,其中,所述插入部分與手動變速器在運輸途中的水平狀態成一定角度。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手動變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選換檔桿上設置有與殼體上的殼體拐銷孔相對應的限位孔,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途中,在選換檔桿掛入預設檔位后,將拐銷穿過殼體拐銷孔插入限位孔中既可以固定選換檔桿,防止出現誤掛檔的情況;在運輸過程結束后,可以將拐銷拔出,即可解除對選換檔桿的約束,恢復到空檔位,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針對現有技術中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途中,換檔叉軸及撥叉在運輸及搬運沖擊慣性作用下可能會出現誤掛檔的問題,提供一種手動變速器及其防誤掛檔結構,能夠避免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途中出現誤掛檔的情況。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包括由殼體1和選換檔桿2組成的換檔機構,其中,選換檔桿2上設置有與殼體1上的殼體拐銷孔6相對應的限位孔7,進一步地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還包括:
用于在選換檔桿2掛入預設檔位后,穿過殼體拐銷孔6插入限位孔7中以固定選換檔桿2的拐銷3。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拐銷包括:
位于殼體1外的外露部分4、位于殼體拐銷孔6和限位孔7之間的插入部分5,其中,插入部分5與手動變速器在運輸途中的水平狀態成一定角度,該角度在60-90°之間,插入部分5與手動變速器在運輸途中的水平狀態所成的該角度可以使得拐銷3在運輸途中始終保持自上而下的狀態,不會脫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手動變速器,包括如圖1所示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
在將手動變速器發貨至用戶的運輸之前,首先令選換檔桿2掛入預設檔位,再使拐銷3穿過殼體1上的殼體拐銷孔6插入選換檔桿上的限位孔7內,即可防止選換檔桿2軸向竄動,始終處于預掛檔位中,避免出現誤掛檔的情況,降低了誤掛檔的風險;在運輸結束之后,將拐銷3拔出,即可解除對選換檔桿2的約束,恢復到空檔位。其中,拐銷3在運輸途中始終保持自上而下的狀態,不會脫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動變速器防誤掛檔結構使防止誤掛檔更加可靠,并且操作簡便。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0768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