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裝車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06669.7 | 申請日: | 2012-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875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葛長東;秦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糧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7/08 | 分類號: | B65G6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8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裝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車輔助機械,特別是一種汽車裝車機。
背景技術
倉儲運輸行業中,發運工作中的瓶頸是裝車。
傳統的裝車機固定安裝于一樓天花板,傳統的裝車工序的技術特征是裝車機不動而汽車移動,具體工序如下:第一步,集裝箱貨車倒車進入裝車位置,此時,舌板及傳送帶全部進入集裝箱;第二步,裝車工操縱舌板降到最低位置,并啟動傳送帶運轉,檢查裝車機運轉正常后通知二樓打包房放料;第三步,貨物由二樓打包房經滑槽落在傳送帶上,經傳送帶及舌板的傳送到達集裝箱最里端最下層,裝車工輔助將貨物碼放整齊;第四步,當集裝箱最里端最下層碼放完畢后,裝車工操縱舌板抬起一定角度,開始碼放集裝箱最里端次下層,以此類推,直到舌板升至最高位置碼放集裝箱最里端的最上一層;第五步,當集裝箱最里端從下至上全部碼放完畢后,裝車工通知二樓打包房停止放料,并通知貨車司機將貨車向右開動一段距離,然后操縱舌板由最高位置降到最低位置,再通知二樓打包房開始放料,開始碼放集裝箱次里端的最下層;第六步,以此類推,當集裝箱內空間全部碼放完畢后,貨車也開至最右端,此時通知二樓打包房停止放料,關閉集裝箱門,貨車開走,通知下一輛空車進入裝車位置,重復以上個步驟。
綜合考慮,該裝車方法存在以下缺陷:①在貨車移動的過程中打包房必須停止放料,這樣嚴重降低了裝車效率;②在裝車過程中必須不斷重復停止放料、開始放料的指令和操作,工人容易在繁瑣的指令和操作中出現誤操作;③由于裝車過程中,貨車需要不時的移動,所以需要司機隨時處于工作狀態,浪費人力;④在貨車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人員被車輛摔下和擠傷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裝車機移動而汽車不動、能夠提高裝車效率、降低出錯概率、保障生產安全的汽車裝車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裝車機,包括桁架、配重、傳送帶、傳送帶驅動電機、舌板、舌板驅動電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桁架一端固定安裝有配重,另一端固定安裝有傳送帶,所屬傳送帶伸出桁架的一端末位安裝有舌板,所述控制面板安裝于舌板兩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吊軌、吊輪以及吊輪驅動電機,所述吊軌固定安裝于庫房天花板,方向與傳送帶方向一致,所述吊輪在吊軌上滾動,并且與桁架固定連接。
上述的傳送帶上安裝有調跑偏裝置。
上述的傳送帶上安裝有包裹計數器。
上述的傳送帶兩側分別安裝有防掉包護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1、裝車過程貨車無需移動,因此無需停止放料,大大提高了裝車效率;
2、簡化了裝車過程中的指令以及操作,因此降低了工人在工作中的出錯概率;
3、裝車過程貨車無需移動,因此節省了司機人力,且避免了因貨車移動而出現的人員被車輛摔下和擠傷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位于初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位于裝車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下:包括桁架1、配重2、傳送帶3、傳送帶驅動電機、舌板4、舌板驅動電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配重2固定安裝于桁架1一端,所述傳送帶3固定安裝于桁架1另一端,傳送帶3部分伸出桁架1,所述舌板4安裝于傳送帶3伸出部位的末端,所述控制面板安裝于舌板4兩側。還包括吊軌5、吊輪6以及吊輪驅動電機,所述吊軌5固定安裝于貨倉天花板上,方向與傳送帶方向一致,所述吊輪6在吊軌5上滾動,并且與桁架1固定連接。
作為其優選方案,傳送帶3上安裝有調跑偏裝置,可在主調整點以及輔助調整點上對跑偏進行調整;傳送帶3上安裝有包裹計數器,可以對裝車的包裹數量進行統計;傳送帶3兩側分別安裝有防掉包護板,防止包裹從傳送帶兩側掉落。
為了方便敘述,把貨倉方向稱之為內側,貨車方向稱之為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糧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未經中糧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0666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