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鋼軌銑磨車縱向進給自適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06245.0 | 申請日: | 2012-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67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彭克立;陽湘湘;呂國慶;黃貴剛;張育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海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47/20 | 分類號: | B24B47/20;B23P23/02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顏勇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長沙市麓***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軌 銑磨車 縱向 進給 自適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銑磨進給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鋼軌修磨的鋼軌銑磨車縱向進給自適應裝置。
背景技術
鋼軌是承載列車的主要基礎,隨著高速鐵路的速度的提升,對鋼軌的表面粗糙度和平順度等指標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列車高速運行狀態下,鋼軌的磨損和病害容易加劇。
目前針對鋼軌的修磨采用銑磨車的方式,先采用成型銑刀輪進行高速銑削,然后采用寬砂輪成型磨削,消除銑削加工誤差和成型接口菱角,這種方式加工精度較高,磨削范圍較廣。傳統的磨裝置主要采用簡易數控和人工控制結合的方式,通過伺服電機直接或間接驅動絲桿驅使砂輪做縱向的進給運動,這是一種開式控制方法,特別是在鋼軌修整過程中,無法感知砂輪的損耗,當鋼軌上坡和下坡時,數控進給系統也無法確定砂輪是否應該進刀或退刀,容易造成鋼軌磨削不平順,甚至磨廢鋼軌,工作效率低,安全隱患大。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的鋼軌銑磨車采用的開式控制的磨裝置進給裝置無法針對砂輪磨損進行反饋調整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軌銑磨車縱向進給自適應裝置,采用閉環控制,在砂輪出現磨損或是鋼軌上坡和下坡時,自動反饋并調整磨裝置,保證鋼軌修磨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鋼軌銑磨車縱向進給自適應裝置,包括支撐架5、機體1、砂輪10和定位靴12,所述支撐架5固定在鋼軌銑磨車上,其上設有豎直方向的直線導軌4,所述機體1通過其一個側面設置的導向槽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直線導軌4上并可沿所述直線導軌4作直線運動,在所述機體1上固設有驅動所述定位靴12在豎直方向運動的伺服電機3,在機體1上設有與伺服電機3電連接的力矩檢測部件,所述砂輪10通過主軸11設置在所述機體1上。
在所述支撐架5上方設有一橫梁17,所述豎直油缸6的一端固定在橫梁17上,另一端固設在機體1上并驅動機體1沿所述支撐架5上的直線導軌4上下運動。
所述豎直油缸6在修磨鋼軌時其上腔壓力大于下腔壓力。
所述豎直油缸6的上腔和下腔分別設有壓力傳感器,上腔壓力傳感器和下腔壓力傳感器分別與伺服電機3電連。
所述伺服電機3的主軸連接一豎直設置的絲桿13,所述絲桿13螺接一與所述定位靴12固連的連接塊16,所述連接塊16插裝在機體1上設置的導向腔內。
所述連接塊16與所述導向腔內壁之間設有直線軸承15。
所述力矩檢測部件為力矩電機2,通過檢測砂輪10在修磨鋼軌時力矩的變化控制伺服電機3的動作。
所述力矩電機2通過皮帶9與砂輪10的主軸11連接,驅動砂輪10旋轉并實現砂輪10力矩的檢測。
本實用新型以支撐架5作為固定基體,其他部件都裝配在機體1上,在豎直油缸6的驅動下,整個機體1可相對支撐架5做上下運動,從而在豎直方向向鋼軌14縱向進給,實現修磨的大范圍粗進給;定位靴12在伺服電機2和絲桿13的驅動下,可相對機體1上下移動,定位靴12的底面在鋼軌修磨時,壓在鋼軌14上表面。
本實用新型在鋼軌進行修磨時,首先通過伺服電機3驅動定位靴12向下移動,直到定位靴12底面低于砂輪10外圓,然后豎直油缸6的上腔和下腔同時進油,當豎直油缸的上、下腔壓力達到系統的設定值,此時上腔壓力大于下腔壓力并保持一定數值差,由于豎直油缸上、下腔的壓力差,可以驅動整個架體縱向移動;分別由油缸上、下腔壓力傳感器7、8控制,豎直油缸6上、下腔的壓差將整個機體1向下移動,直到定位靴壓在鋼軌14上;此時,豎直油缸6上腔壓力上升,達到上腔壓力傳感器7的設定值時,伺服電機2驅動定位靴12上移,整個機體1在豎直油缸3上、下腔壓力差的作用下繼續向下移動,直到砂輪10磨削到鋼軌;力矩電機2檢測到砂輪的磨削扭矩達到設定值時,伺服電機3停止進給;隨著整個支撐架5向前移動,砂輪10對鋼軌開始進行修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海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湖南海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062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