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05762.6 | 申請日: | 2012-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140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永彬;李秀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4 | 分類號: | E21B43/24;E21B33/03;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湯在彥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agd 注汽井 同心 油管 配注汽 工藝 管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稠油井注汽工藝管柱,尤其是涉及一種稠油SAGD開采的同心雙油管注汽工藝管柱。
背景技術
蒸汽輔助重力泄油(SteamAssisted?Gravity?Drainage:SAGD)技術是常規注蒸汽技術難以有效開發的特稠油及超稠油油藏的成熟開發技術,在國外加拿大油砂礦區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也進入了工業化試驗階段。其工藝原理是在同一油層采用上下疊置的兩口水平井形成一個注采井對,上部水平井注汽,下部水平井采油。在SAGD開發過程中,通常采用長油管與短油管組合的平行雙油管注汽工藝管柱,其中長油管下入水平段趾端,短油管下入水平段跟端。由于長油管和短油管均為單一尺寸,因此受到長油管尺寸的影響,短油管出口對應的環空截面積有限,蒸汽自短油管流出后,沿環空的流動阻力較大,因此短油管注入的蒸汽容易在短油管出口端所對應的篩管位置集中進入油層,造成局部吸汽,大大加劇了注采井間局部汽竄的風險。同時,固定尺寸的油管在注汽過程中,蒸汽從出口端流出的質量流速(單位時間環空界面通過的蒸汽質量)和線性流速(單位時間單位質量蒸汽流經的線性距離)與入口端注入的速度一致,因此在高速注汽的過程中,較高質量流速的蒸汽自油管流出進入環空后,受到沿程環空摩阻的影響,大量的高速蒸汽將從出口端附近的篩管進入油層,造成長油管與短油管出口端附近地層優先吸汽,加劇該部位地層注采井間汽竄的風險。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注汽井水平段的均勻吸汽比例,亟待一種針對SAGD注汽井注汽過程中水平段均勻配注汽工藝管柱,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有效防止普通平行雙油管注汽過程中長油管與短油管出口附近地層優先吸汽和注采井間汽竄,實現水平段均勻吸汽,提高SAGD產量水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該工藝管柱包括:
雙油管熱采井口,垂直固定在水平井井口;
外油管密封與懸掛裝置,固定在雙油管熱采井口左端;
內油管密封與懸掛裝置,垂直固定在雙油管熱采井口上部;
套管閘閥,固定在雙油管熱采井口右端;
套管,其頂端與所述雙油管熱采井口密封連接;
外油管,穿過所述雙油管熱采井口與外油管密封與懸掛裝置下部密封連接;
多段內油管,其內油管第一段,穿過所述雙油管熱采井口與所述內油管密封與懸掛裝置下部密封連接;其內油管第二段的一設定長度對應設于所述外油管內,其剩余長度部分向外突伸至所述外油管外,所述內油管第二段的直徑小于內油管第一段的直徑;
篩管,其跟端與所述套管底端通過密封懸掛器密封連接,其趾端固定連接有一底堵。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內油管包括三段,所述內油管第二段通過內油管第一接箍與所述內油管第一段密封連接;內油管第三段通過內油管第二接箍與所述內油管第二段密封連接。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篩管為割縫篩管;所述篩管經由一篩管密封懸掛器與所述套管底端密封連接。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外油管位于套管內部并伸入篩管內的1/4水平段,其直徑為篩管內徑的2/3。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內油管第一段位于外油管內部,其直徑為篩管內徑的2/5。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內油管第一段和外油管為同心管。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內油管第二段位于篩管內部,其長度為1/2篩管長度,其直徑為篩管內徑的1/4。
上述的SAGD注汽井同心雙油管配注汽工藝管柱,其中,所述內油管第三段位于篩管內部,其長度為1/2篩管長度,其直徑為篩管內徑的1/2。
由以上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確實可達到如下的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057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田單井計量裝置氣液分離器
- 下一篇:井下電控無級位置調節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