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體式中心回燃型冷凝蒸汽鍋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03930.8 | 申請日: | 2012-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919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盧海剛;任惠軍;孫交成;邢振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陽方快鍋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1/18 | 分類號: | F22B1/18 |
| 代理公司: | 安陽市智浩專利代理事務所 41116 | 代理人: | 張智和 |
| 地址: | 455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體式 中心 回燃型 冷凝 蒸汽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制熱設備領域,涉及一種燃油、燃氣的一體式中心回燃型冷凝蒸汽鍋爐。
背景技術
鍋爐是一種制熱設備,城市供暖鍋爐消耗大量一次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采用天然氣之后,目前大多數熱水鍋爐排煙溫度在140~200?℃之間。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能源,而且提高了鍋爐的運行成本。以天燃氣為燃料的鍋爐,排放的煙氣具有相當高的溫度,約為150~250℃,其內含有水蒸氣約15%~19%(容積成份),是煙氣熱量的主要攜帶者。如果將鍋爐的排煙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水平,那么煙氣中呈過熱狀態的水蒸汽就會凝結而放出汽化潛熱,使煙氣中的汽化潛熱得以回收利用的鍋爐稱為冷凝式鍋爐。
根據水蒸汽分壓系數可知煙氣中水露點一般在56~60?℃。我們通過用冷媒介質(如冷水、冷空氣等)?降低煙氣溫度至露點以下,同時回收煙氣的顯熱和潛熱。煙氣冷凝的另一作用是減少NOx?的排放。其原因是一方面冷凝式鍋爐熱效率的提高,減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總排放量,另一方面冷凝液對NOx?的吸收,又進一步減少了排放,使鍋爐熱效率進一步提高。1NM3天燃氣燃燒生產理論煙氣量約10.3?NM3(大約12.5KG)。以過量空氣系數1.3為例,產生煙氣14?NM3(大約16.6KG)。取煙氣溫度200℃降低至70℃,放出物理顯熱約1600KJ,水蒸汽冷凝率取50%,放出汽化潛熱約1850?KJ,總計放熱3450?KJ,約是天然氣低位發熱量的10%。若取80%煙氣進入熱能回收裝置,可以提高熱能利用率8%以上,節省天然氣燃料近10%。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冷凝式蒸汽鍋爐的特點和不足設計一種熱效率更高、更加節能環保的一體式中心回燃型冷凝蒸汽鍋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裝置采用臥式濕背中心回燃式結構,它的燃燒器煙氣通道穿過前煙箱進入爐膛,前煙箱與爐膛左端連為一體,爐膛右端與后壁用弧形板邊焊接,前煙箱經過對流管束連接到后煙箱,后煙箱內設置鋼鋁復合翅片管組成的節能器,后煙箱煙氣出口通過連接煙道到冷凝器煙氣進口,冷凝器煙氣出口設在冷凝器頂部,冷凝器內部有儲水槽,其底部有排污口,冷凝器的出水口連接軟水箱,軟水箱連接節能器進水管,節能器出水管連接至鍋爐內;爐體上部安有極低水位監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鍋爐的結構設置充分利用了熱能的品位、煙氣余熱梯級利用,進一步提高了鍋爐效率;冷凝器和節能器的鋼鋁復合翅片管結構組成更加合理,導熱性能更好,同時提高了鍋爐壽命。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整體左視圖。
附圖3是節能器A—A剖面示意圖。
附圖4是煙氣冷凝器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煙氣流程和工質流程加以說明:
如附圖1、附圖2、附圖4所示,燃燒器1充分燃燒燃料產生高溫煙氣進入爐膛9,經360度旋轉折回前煙箱2,前煙箱2與爐膛9左端連為一體,爐膛9右端與后壁用弧形板邊焊接。前煙箱2經過對流管束3連接到后煙箱,后煙箱內設置肋片管組成的節能器8,后煙箱煙氣出口通過連接煙道7到冷凝器6的煙氣進口,冷凝器6的煙氣出口5設在冷凝器6頂部,煙氣通過煙氣出口5排入大氣。冷凝器6中有儲水槽10,儲水槽10底部設有排污口11。爐體上部安有極低水位監測裝置4,側面分別安有水位報警器17和水位表18,以及平衡容器19和差壓變送器20,以保證鍋爐安全運行。
工質流程如附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所示:經軟化處理的軟水經冷凝器6的進水口21進入冷凝器6,冷凝器的出水口22連接軟水箱,利用水泵將軟水箱的水打入節能器8,軟水箱連接節能器進水管14,通過鋼鋁復合翅片管16與煙氣二次換熱,經節能器出水管15將高溫水注入鍋爐,在鍋筒內加熱沸騰后經鍋爐蒸汽出口23輸出所需蒸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陽方快鍋爐有限公司,未經安陽方快鍋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039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