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98710.0 | 申請日: | 2012-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873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慶偉;李濤;郭金寶;張建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中都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39/16 | 分類號: | B65G39/16;B65G15/6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帶 輸送 自動 糾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防跑偏托輥主要有摩擦防跑偏托輥、錐型防跑偏托輥和帶側立輥的防跑偏托輥等三種。現在公知的防跑偏托輥,無論何種形式,其防跑偏的原理都是將普通托輥,或與普通托輥結構相同的特殊托輥,例如錐形托輥、摩擦托輥等安裝在與普通托輥支架結構不同的特殊支架上,這些特殊的支架都有一個或幾個芯軸,支架可繞此芯軸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使膠帶復位。但是,這些托輥支架結構轉動不靈活,存在安裝調試不方便、防跑偏效果不理想、使用壽命短等缺點,帶側立輥的調心托輥由于靠立輥與輸送帶的硬碰撞強制輸送帶復位,還很容易損傷輸送帶的兩側,增加了輸送機的運行成本。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在沒有外部動力輔助的情況下能夠自動糾偏的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包括主梁和槽形梁,所述槽形梁的中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平形托輥,槽形梁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傾斜的錐形托輥,所述槽形梁的中心通過軸向旋轉機構轉動連接在主梁上。
上述軸向旋轉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主梁上的座套,所述座套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豎直且垂直于槽形梁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上下端連接有旋轉套,所述槽形梁的中心與旋轉套之間連接有連接板。
上述槽形梁包括中部的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兩端對稱設置有傾斜的槽形鋼管,所述連接座和槽形鋼管上均設置有支撐座,所述平形托輥和錐形托輥轉動連接在支撐座上,所述軸向旋轉機構豎直連接在連接座的中心。
上述平形托輥為兩組,兩組平形托輥對稱設置在主梁兩側的槽形梁上,每組平形托輥至少包括一個平形托輥。
上述平形托輥為一組,一組平形托輥設置在主梁一側的槽形梁上,每組平形托輥至少包括一個平形托輥。
上述軸承包括向心球軸承和軸向推力球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的效果是結構簡單,安裝調試方便,適應性強,實用范圍廣,轉動靈活,防止跑偏效果好,自動糾偏,廣泛適合煤礦井下膠帶輸送機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軸向旋轉機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槽形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座,2主梁,3槽形梁,4軸向旋轉機構,5連接板,6平形托輥,7錐形托輥,8座套,9旋轉軸,10軸向推力球軸承,11向心球軸承,12旋轉套,13槽形鋼管,14支撐座,15連接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膠帶輸送機自動糾偏裝置,包括主梁2和槽形梁3,槽形梁3的中部設置有平形托輥6,槽形梁3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傾斜的錐形托輥7,槽形梁3的中心通過軸向旋轉機構4轉動連接在主梁2上,安裝時,主梁2通過固定座1固定在設備上。
軸向旋轉機構4包括固定連接在主梁2上的座套8,座套8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豎直且垂直于槽形梁3的旋轉軸9,旋轉軸9上下端連接有旋轉套12,槽形梁3的中心與旋轉套12之間連接有連接板5,軸承采用向心球軸承11和軸向推力球軸承10。槽形梁3包括中部的連接座15,連接座15兩端對稱設置有傾斜的槽形鋼管13,連接座15和槽形鋼管13上均設置有支撐座14,平形托輥6和錐形托輥7轉動連接在支撐座14上,軸向旋轉機構4豎直連接在連接座15的中心。
對已安裝的皮帶機,如果出現膠帶跑偏情況,只需在發生跑偏處的前方位置視跑偏輕重安裝適當數量的該糾偏裝置。此時,平形托輥6采用兩組,兩組平形托輥6對稱設置在主梁2兩側的槽形梁3上,每組平形托輥6包括一個平行于主梁2的平形托輥6。這樣可以實現雙向可逆,適應輸送帶正、反向運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中都機器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中都機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987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