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97244.4 | 申請日: | 2012-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064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宋德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22 | 分類號: | B60N2/22;B60N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黃澤雄;金璽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接 座椅 靠背 扶手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
背景技術
在多元化生活的需求下,在車輛內設置可翻折的座椅已經一種主流,然而在使用可翻折座椅靠背的過程中,多數座椅扶手不能跟隨座椅靠背一起翻折。
目前,為保持座椅扶手與座椅靠背同步,一些車輛在扶手和靠背間增大摩擦力,但這種方法會導致座椅靠背的關閉或開啟的力度增加,另外,由于這種摩擦力需要在局部有發泡/面套之間的過度干涉,很容易影響到座椅的外觀和舒適性。
另外,一些中高端車型通常在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之間設置鎖止結構來實現同步,但這種方法需要安裝鎖和解鎖手柄,需要較大的布置空間,同時生產成本也會有明顯的上升。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能實現車輛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同步翻折。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所述連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安裝底座,其中,
所述安裝底座上設置有第一連動桿,所述第一連動桿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椅扶手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上設置有第一鉤接部;
所述安裝底座上還設置有卡鉤,所述卡鉤包括根部與端部,所述卡鉤的根部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所述卡鉤的端部設置有可與所述第一鉤接部咬合的第二鉤接部。
進一步地,所述座椅靠背在與所述卡鉤的端部相抵接的位置設置有消音墊。
進一步地,所述消音墊由橡膠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底座上還設置有第二連動桿,所述第二連動桿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椅扶手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動桿的一端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座椅扶手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的一端通過第三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的另一端通過第四轉軸與所述座椅扶手轉動連接;所述卡鉤的根部通過第五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之間設置聯動機構,連動機構的卡鉤在重力的作用下完成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鎖止和解鎖過程,從而實現了車輛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同步翻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在座椅靠背未翻折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在座椅靠背翻折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在座椅靠背翻折后打開過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第一鉤接部和第二鉤接部連接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第一鉤接部和第二鉤接部分開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做詳細描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連接座椅靠背和座椅扶手的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4上的安裝底座1,其中,如圖4和5所示,所述安裝底座1上設置有第一連動桿2,所述第一連動桿2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底座1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2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椅扶手5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上設置有第一鉤接部21,為了使座椅靠背4和座椅扶手5連接的更加穩定,本實施例的安裝底座1上優選地還設置有第二連動桿6,所述第二連動桿6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底座1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椅扶手5轉動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本實施例的第一連動桿2的一端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1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動桿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座椅扶手5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6的一端通過第三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1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連動桿6的另一端通過第四轉軸與所述座椅扶手5轉動連接;所述卡鉤3的根部通過第五轉軸與所述安裝底座1轉動連接。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的能夠轉動連接的其它結構,此處不再贅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9724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