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96215.6 | 申請日: | 2012-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60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辰;李金禹;許林學;張新平;師增輝;仲毅;胡彬;方廣強;王彥彬;何震;賈建國;于福通;李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六局集團天津鐵路建設有限公司;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5/34;E02D5/4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龐學欣 |
| 地址: | 30014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于 城區 地道 改造 基坑 圍護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土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中尚在使用的地道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其是一種地下非天然道路或坑道,上部用于鋪設鐵路,下部用于車輛通行。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目前這些地道已無法滿足交通的要求,因此必須進行改造。現在常用的改造方法是將這些地道鑿除后在原地新建體積更大的框架橋,設置框架橋前需要先在待設置框架橋下方的地基中挖設一個深度為8.5m且截面為矩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基坑,然后采用鉆孔樁+止水帷幕作為基坑圍護結構,即在基坑邊緣內側設置一圈鉆孔樁,鉆孔樁徑0.8m,樁長10m,樁間距1m,并在鉆孔樁外側設置一圈高壓旋噴樁作為止水帷幕,旋噴樁徑0.6m,樁長14m,樁間距0.4m。但是,當這些既有地道位于城內居民區時,特別是在建筑物位于基坑一角外側時,若按照上述這種傳統的方法進行施工,根據設計要求必須將基坑以外7米之內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否則由于基坑與建筑物之間的距離過近而易將后者損壞,這樣不僅會增加數億元的投資,而且還會延長工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大幅度減少投資和縮短工期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中的基坑橫向截面為多邊形,以使基坑與周圍建筑物之間的最短距離L達到7米,基坑的邊緣內側設置一圈鉆孔樁,鉆孔樁由位于基坑邊緣上靠近建筑物部位的多個大徑鉆孔樁和位于基坑邊緣其它部位的多個小徑鉆孔樁構成,并且鉆孔樁的外側設置兩圈高壓旋噴樁作為止水帷幕。
所述的大徑鉆孔樁的樁徑為1m,樁長13.6m,樁間距1.2m,小徑鉆孔樁的樁徑為0.8m,樁長10m,樁間距1m。
所述的高壓旋噴樁的樁徑為0.6m,樁長14m,樁間距0.4m。
所述的大徑鉆孔樁與小徑鉆孔樁相接處距離建筑物之間的最短距離為20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是將基坑上與建筑物相近的部位角部切除,以使基坑與周圍建筑物之間的距離達到設計要求,同時將鉆孔樁中靠近建筑物的部分改用大徑鉆孔樁,并將作為止水帷幕的高壓旋噴樁從一圈增加至兩圈,這樣就能夠在盡量不破壞原有建筑物的基礎上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一項工程不僅能夠節省近2億的投資,而且大大縮短了工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中的基坑1橫向截面為多邊形,以使基坑1與周圍建筑物2之間的最短距離L達到7米,基坑1的邊緣內側設置一圈鉆孔樁,鉆孔樁由位于基坑1邊緣上靠近建筑物2部位的多個大徑鉆孔樁3和位于基坑1邊緣其它部位的多個小徑鉆孔樁4構成,并且鉆孔樁的外側設置兩圈高壓旋噴樁5作為止水帷幕。
所述的大徑鉆孔樁3的樁徑為1m,樁長13.6m,樁間距1.2m,小徑鉆孔樁4的樁徑為0.8m,樁長10m,樁間距1m。
所述的高壓旋噴樁5的樁徑為0.6m,樁長14m,樁間距0.4m。
所述的大徑鉆孔樁3與小徑鉆孔樁4相接處距離建筑物2之間的最短距離為20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舊城區地道改造的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方法同已有技術,因此這里不再贅述。另外,工程結束后由相關房屋鑒定單位出具的鑒定結論顯示建筑物2為A級沉降,即房屋安全,因此可繼續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六局集團天津鐵路建設有限公司;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六局集團天津鐵路建設有限公司;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962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