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肛腸排氣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95814.6 | 申請日: | 2012-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406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郭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立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艷榮 |
| 地址: | 25002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肛腸 排氣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肛腸手術后排氣用的肛腸排氣管,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肛腸手術后,常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預防感染。術后2-3小時麻痹作用過后,腸蠕動逐漸增強,病人腸道內有積氣需要排除;但是紗布阻礙了肛門的順利排氣。目前一般會采用在肝門內置如一根排氣管之后再覆蓋紗布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的排氣管通常是管徑均勻的直管;為了防止排氣管滑動到肛門以內,有的排氣管采用管子前段設置氣囊、末端管徑擴大的結構。這種排氣管在使用時,不會發生排氣管滑動到肛門內的問題,也不會發生排氣管滑落的現象;但是該排氣管與肛管接觸的部位仍是一個管徑均勻的直管,與肛管的結構不同,不能完全貼合在肛管表面,因此排氣管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滑動。同時由于排氣管都是固定規格的,其外管徑不能根據病人的適應性調整,因此不能滿足所用病人對適應程度的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肛腸術后所用排氣管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肛腸排氣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肛腸排氣管,包括管體,其特征在于,管體包括塑性管段,塑性管段從距離管體前端2.5-3mm處向末端延伸3-3.5mm;塑性管段的管壁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和外壁之間能充氣形成氣囊;管體外還設有通氣管,通氣管的一端與氣囊相通,另一端設有密封塞、向管體末端延伸。使用時,塑性管段位于人體的肛管部位,通過通氣管向塑性管段內充氣形成氣囊;氣囊與肛管接觸后,在肛管的擠壓下向肛管兩端突出、形成與肛管結構相吻合的兩端粗中間細的結構;從而使肛腸排氣管不會發生來回滑動的現象。同時,氣囊的大小及氣囊與肛管之間的擠壓程度可以根據患者的接受程度、通過充氣量的多少進行調節;因此能夠滿足不同患者的要求。
為了使排氣更加順暢,上述肛腸排氣管,優選的,管體的內管徑,由管體前端至末端,以每100mm增長3mm的幅度逐漸增大。
上述肛腸排氣管,優選的,所述的密封塞為橡膠塞。可以直接通過注射器插入針頭進行充氣,針頭取出時又不會發生漏氣現象;操作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該肛腸排氣管有效的解決了排氣管來回滑動給患者帶來不適感的問題;同時還解決了排氣管管徑規格固定,不能適應所用患者的接受程度。本實用新型的肛腸排氣管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肛腸排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塑性管段充氣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端,2.末端,3.塑性管段,4.通氣管,5.內壁,6.外壁,7.氣囊,8.密封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行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肛腸排氣管,管體的內管徑,由管體前端1至末端2,以每100mm增長3mm的幅度逐漸增大。從距離管體前端1的2.5-3mm處向末端2延伸3-3.5mm的這一段管體的管壁為雙層結構,即塑性管段3。塑性管段3的管壁包括內壁5和外壁6;內壁5和外壁6之間有縫隙,向該縫隙內充入空氣時形成氣囊7。氣囊7靠近管體末端2的一端連接有通氣管4、且二者相通。通氣管4的另一端設有橡膠密封塞8、位于管體末端2。
使用時,將肛腸排氣管的前端1置入腸腔內,管體末端2保持在肛門外;將注射器的針頭插入密封塞8內,注入空氣;待患者感到不適時停止注入空氣,將注射器的針頭從密封塞8中取出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立醫院,未經山東省立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958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充氣的光學系統
- 下一篇:碳環與銅帶的粘結力測試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