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V型往復活塞式空壓機的管路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94272.0 | 申請日: | 201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112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辛良元;賀緒權;杜治洪;謝飛;曹坡坡;高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氣體壓縮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39/00 | 分類號: | F04B3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40003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往復 活塞 式空壓機 管路 結構 | ||
1.一種雙V型往復活塞式空壓機的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一級缸部件(1)、一個二級缸部件(2)、一個三四級缸部件(3),進氣緩沖罐(4)、曲軸箱(5)、主電機(6)、一級冷卻分離器(7)、二級冷卻分離器(8)、三級冷卻器(9)、兩個四級冷卻器(10)、四級分離器(11)和除油器(12),兩個一級缸部件(1)安裝在所述曲軸箱(5)的左上方并呈V型布置,二級缸部件(2)和三四級缸部件(3)安裝在曲軸箱(3)的右上方并呈V型布置,所述進氣緩沖罐(4)橫向設置在四個氣缸部件所形成的V型區域內,主電機(6)橫向安裝在曲軸箱(5)的右側,一級冷卻分離器(7)和二級冷卻分離器(8)縱向安裝在主電機(6)的前方,且一級冷卻分離器(7)和二級冷卻分離器(8)左右間隔設置,三級冷卻器(9)和兩個四級冷卻器(10)橫向設置在主電機(6)的后方且上下間隔布置,四級分離器(11)和除油器(12)縱向設置在四級冷卻器(10)的后方,且除油器(12)位于四級分離器(11)的右側,其管路路線為:進氣緩沖罐(4)→一級進氣管(a)→一級缸部件(1)→一級排氣管(b)→一級冷卻分離器(7)→二級進氣管(e)→二級缸部件(2)→二級排氣管(f)→二級冷卻分離器(8)→三級進氣管(g)→三四級缸部件(3)的三級缸→三級排氣管(h)→三級冷卻器(9)→四級進氣管(j)→三四級缸部件(3)的四級缸→四級排氣管(k)→兩個串聯的四級冷卻器(9)→四級分離器(11)→除油器(12)→排氣管(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V型往復活塞式空壓機的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緩沖管(4)左端為進氣端,進氣緩沖管(4)的排氣端設置在前后側壁上,一級缸部件(1)的進、排氣端設置在左側壁上,二級缸部件(2)和三四級缸部件(3)的進、排氣端設置在右側壁上,一級冷卻分離器(7)的進氣端設置在后側壁上、排氣端設置在左側壁上,二級冷卻分離器(8)的進氣端設置在后側壁上、排氣端設置在右側壁上,三級冷卻器(9)的左端為進氣端、右端為排氣端,與四級排氣管(k)相連的四級冷卻器(10)的左端為進氣端、右端為排氣端,與四級分離器(11)相連的四級冷卻器(10)的右端為進氣端、左端為排氣端,四級分離器(11)的下端為進氣端、上端為排氣端,除油器(12)的下端為進氣端、上端為排氣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V型往復活塞式空壓機的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緩沖罐(4)的軸線與主電機(6)的軸線重合,一級冷卻分離器(7)位于二級冷卻分離器(8)的左側,兩個四級冷卻器(10)位于三級冷卻器(9)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V型往復活塞式空壓機的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呈V型布置在曲軸箱(5)左上方的兩個一級缸部件(1)軸線的夾角為90°,呈V型布置在曲軸箱(5)右上方的二級缸部件(2)和三四級缸部件(3)軸線的夾角為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氣體壓縮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氣體壓縮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9427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磨削小直徑深孔的超高速精密電主軸結構
- 下一篇:半沉槽背式天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