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裝載機鼓形滾柱式超越離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87594.2 | 申請日: | 2012-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686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洪祥;呂杰;蘭海華;張雯;劉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包頭市藍光齒輪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41/066 | 分類號: | F16D41/066 |
| 代理公司: | 包頭市專利事務所 15101 | 代理人: | 張少華 |
| 地址: | 014060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載 機鼓形滾柱式 超越離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鼓形滾柱式超越離合器,屬于工程機械裝載機傳動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超越離合器是目前裝載機中普遍使用的易損部件,其結構主要由外環齒輪和由內環凸輪、中間輸入軸齒輪、彈簧、滾柱等組成的輸入軸組件構成。目前普遍使用的上述結構的超越離合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由于超越離合器在工作中傳遞扭矩是靠滾柱外圓與外環內孔形成的楔型空間摩擦楔緊工作的,滾柱與外環是線接觸?,F普遍使用的超越離合器均使用Φ13直徑的滾柱,由于直徑小,存在接觸強度不足、易磨損、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2、滾柱是圓柱形,在軸線方向上是直線。由于與滾柱接觸的凸輪表面以及外環齒輪內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制造誤差,組合后滾柱容易出現一端受力的情況,致使滾柱出現拐動、偏擺等不正常工作狀態,從而導致滾柱以及隔離環的異常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保留原技術結構簡單、經濟性好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技術性更加合理,工作平穩性好、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的裝載機鼓形滾柱式超越離合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環齒輪、內環凸輪、隔離環、中間輸入軸齒輪、滾柱、彈簧、壓蓋,其特征是:滾柱的形狀為腰鼓形,其中部最粗部位的直徑為Φ15~Φ19mm,滾柱數量為19~48個,滾柱的鼓形量為0.003~0.05mm。
所述滾柱的排列形式為單列或雙列。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由于滾柱為腰鼓形。可始終保持滾柱與外環及凸輪在滾柱的中間部分接觸,避免由一端接觸而使滾柱在結合和分離時出現偏擺現象導致隔離環的不正常損壞。
2、由于采用較大直徑滾柱,有利于改善滾柱與凸輪、外環間的接觸強度。提高超越離合器的承載能力,延長超越離合器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部的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中:1:外環齒輪,2:滾柱,3:隔離環,4:內環凸輪,5:中間輸入軸齒輪,6、7、11:軸承,8:螺母,9:螺栓,10:壓蓋,1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照附圖,設計制造一種使用鼓形量為0.003的鼓形滾柱的超越離合器。該超越離合器包括外環齒輪1、內環凸輪4、隔離環3、中間輸入軸齒輪5、滾柱2、彈簧12、壓蓋10,以及軸承6、7、11,螺母8,螺栓9;滾柱中部最粗部位的直徑為φ15mm,滾柱數量為24,滾柱長度為26mm,滾柱排列方式為單列。其中:鼓形量是指滾柱中部最粗部位的直徑與滾柱兩端的最小直徑的差。
本超越離合器的主要性能特點為:
1.由于采用鼓形滾柱,克服了由于外環齒輪、內環凸輪及中間輸入軸齒輪等相關配合件的制造誤差導致裝配后,外環齒輪滾道,滾柱及內環凸輪工作面間的不平行,致使滾柱在結合過程中一端接觸產生偏擺拐動的不正常工作狀態,導致隔離環異常損壞使超越離合器早期失效的現象。
2.采用15mm直徑的滾柱,改善了滾柱與外環齒輪滾道及內環凸輪工作面間的接觸應力,提高了接觸強度,延長了超越離合器的壽命。
3.由于滾柱直徑增加而長度未改變,使滾柱長徑比減小(如采用雙列滾柱時則極大減小長徑比),改善了滾柱在結合和分離過程中的直線前行能力,提高了超越離合器工作的平穩性。
采用本實用新型制造的樣機,經試驗臺在采用裝載機使用超越離合器的額定工況下,與原有技術的離合器對比試驗。
1.高速空運轉試驗時,本實用新型樣機聽不到滾柱與隔離環以及外環齒輪滾道間發出的摩擦撞擊的聲音,而原有技術的超越離合器有很明顯的噪音。
2.在超最大扭矩的極限負載情況下,在超最大扭矩的極限負載情況下,3000次超越、結合的不間斷反復試驗后,拆解后對比,實用新型樣機與原有技術對照超越離合器的外環齒輪滾道、滾柱和內環凸輪工作面的磨損痕跡,實用新型樣機的滾柱、外環齒輪滾道和內環凸輪工作面的接觸面間均為均勻的運轉摩擦痕跡,沒有出現明顯較重的摩擦痕跡的部位。而原有技術對照超越離合器一臺在外環齒輪滾道口部一側有約1mm寬的一條較重的磨損痕跡。在滾柱和內環凸輪工作面同側均有明顯摩擦痕跡點。另一臺在外環齒輪滾道在與滾柱接觸的兩端有較重的摩擦痕跡而中間側有很輕的摩擦痕跡。
根據試驗比對結果可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包頭市藍光齒輪有限公司,未經包頭市藍光齒輪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8759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