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87358.0 | 申請日: | 2012-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57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俞云泉;趙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縣大緯針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5/90 | 分類號: | D04B15/90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 33220 | 代理人: | 王余糧 |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針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屬于針織橫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針織橫機可完成一個完整衣片的編織,一般情況下,一個完整的衣片主要由廢紗、拆線、起底、空轉、羅紋、大身等部分組成;因針織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羅拉輸出過程,是將成型的針織物從成圈區域中牽引出來,給織物一定的張力后送出,牽拉對成圈過程和產品質量影響很大,因而應具備以下基本要求:首先,由于成圈過程是連續進行的,因此牽拉運動也要連續不斷的運行;作用在每一個線圈上的牽拉張力要均勻、穩定、一致;單位時間內的牽拉張力和牽拉量與成圈工藝要同步進行。但因針織橫機中針床口與牽拉裝置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片衣編織下來時,不可能馬上就被牽拉裝置所夾持,此時若直接進行編織,則編制的片衣(即未被羅拉所夾持住的片衣)就會因拉力不均勻而不平整,因此影響了衣片的整體編織效果;此外,當機器需連續編織V領或圓領等衣片時,由于衣片起始幅寬不同,需重新編織廢紗才可進行下一衣片的編織,因此,開始編織前必須借助于廢紗來實現衣片的整體編織,這樣不僅降低了整體的工作效率,還大大浪費了紗線的使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已經用一種起口針和相應的起底裝置來實現織物的近距離牽拉及起底作用,如中國專利CN1023906公開了一種起口針,在該申請的技術方案及其他的現有技術中,起口針均是縱向排列的,即垂直于起底板。
由于起底裝置在工作時,起口針需要上升至針床口處掛紗,而針床口的間隙較小,并且不同機型針床口的間隙也不一致,容易發生運動干涉,影響起底動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穩定性更高的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包括針板、起口針和驅動裝置,針板上均勻設置有針槽,起口針安裝在針槽內,所述的針槽沿針板的長度方向設置。
進一步的:
所述的起口針平行于針板。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起口針的結構,都是由細長形的槽針和細長形的鉤針組合而成,截面為長方形,采用本實用新型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由于針槽是沿針板的長度方向設置,當起口針放入針槽時,起口針縱向排列于針板上,其截面長邊平行于起底針板,起口針截面短邊垂直于起底針板。起口針上升并掛紗時,通過系統的控制,可調整針床的左右移位,不會打亂紗線,從而使紗線最大程度地與起口針的鉤針完全接觸,令起口針更好的掛住紗線,起底裝置的工作穩定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涉及的起口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涉及的起口針的A—A截面的剖視放大圖。
????圖中標號:1、針板;11、針槽;2、起口針;21、槽針;22、鉤針;23、截面長邊;24、截面短邊;3、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包括針板1、起口針2和驅動裝置3,針板1上均勻設置有針槽11,針槽11沿針板1的長度方向設置;起口針2包括槽針21和鉤針22,起口針2安裝在針槽11內,且平行于針板1,這樣一來,起口針2的截面長邊23平行于針板1,起口針2的截面短邊24垂直于針板1,起底針2安裝在針槽11內,由驅動裝置3帶動運動。
本實用新型針織橫機的起底裝置的結構,避免了機器運作過程中的運動干涉,方便掛紗,性能更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縣大緯針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紹興縣大緯針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873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沖壓模具自動推料機構
- 下一篇:乒乒球撿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