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遠程監控報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82869.3 | 申請日: | 2012-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944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樹彬;康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泰通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3/00 | 分類號: | G08B13/00;H04N7/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 |
| 地址: | 4000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遠程 監控 報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報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智能遠程監控報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防盜報警方法基本都是使用防區現場的探測器檢測到有人入侵時觸發相關電路,隨后一是現場喇叭鳴響報警,二是通過有線或者無線向報警中心報警,三是采用先進的GSM網絡向用戶手機短信報警。這些方式都能起到防盜報警的作用,但是由于常用的熱釋紅外探測器和超聲探測器以及微波探測器等等都難免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誤報率較大,甚至是一天之中要給用戶“狼來了”虛驚好幾次,這樣不但用戶太累,報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這樣的尷尬主要是因為用戶不清楚防區現場到底出現了什么情況,哪次報警是真哪次報警是假就難以說得清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防盜報警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新的防盜報警系統,既能及時報警又能杜絕誤報,并且由于它能主動查看現場實況從而還派生出除了報警之外的更多實用的用途。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智能遠程監控報警系統,包括若干攝像頭、若干探測器和路由器、嵌入式DVR電路、錄像硬盤、單片機電路、手機模塊電路和遙控接收電路,其中所述攝像頭采集防區的視頻圖像信息,并通過有線傳輸或無線傳輸的方式將該視頻圖像信息發送到嵌入式DVR電路,嵌入式DVR電路與錄像硬盤連接進行視頻圖像信息的存儲與讀取,嵌入式DVR電路將從攝像頭傳送來的視頻圖像信息通過變換處理后再經由路由器及網線傳送至互聯網絡,用戶終端通過互聯網絡查看視頻圖像信息。
所述探測器以無線傳輸方式將探測器獲得的探測信號發送到遙控接收電路,遙控接收電路將探測信號輸入單片機電路,單片機電路控制手機模塊電路通過GSM電信網絡發送報警短信到用戶終端,發送報警短信的同時,單片機電路發送命令到嵌入式DVR電路啟動錄像硬盤記錄防區視頻圖像。用戶終端為手機或者計算機。
進一步,包括遙控手柄,所述遙控手柄以無線傳輸方式與遙控接收電路傳輸布防、撤防和緊急報警數據。
進一步,所述攝像頭連接無線視頻發射器,嵌入式DVR電路連接無線視頻接收器,無線視頻發射器和無線視頻接收器之間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視頻圖像信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既能及時報警又能杜絕誤報(用戶終端不但能被動接收報警信息,而且能夠主動查證報警真偽,從而杜絕誤報警。),并可隨時查看防區的視頻圖像信息。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現場攝像頭與主機DVR的連接采用無線傳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各防區現場探測器及相應攝像頭和包含有遙控接收電路、手機模塊電路、單片機電路、嵌入式DVR電路以及錄像硬盤構成的主機等組成。各防區現場探測器探測到的探測信號使用315MHz無線信號與主機的315MHz超外差遙控接收電路實現無線傳輸,進而探測信號輸入AN8061B單片機電路,AN8061B單片機電路以AT語言控制S14900GL手機模塊電路將報警短信發送到GSM電信網絡去,用戶終端便可以收到報警短信。本系統可以設置多達20個防區。現場攝像頭的視頻圖像信息則通過有線方式進入BXS-7004型嵌入式DVR電路,存入錄像硬盤儲存,BXS-7004型嵌入式DVR電路變換處理攝像頭傳來的視頻圖像信息后通過外置的W316R路由器及網線傳送到互聯網去,同樣它也可以由用戶控制讀取錄像硬盤中的圖像信息傳送到互聯網供用戶調用回放。
用戶手機接收報警短信就跟接收普通短信是一樣的,因為這里手機模塊電路實質上就是一部專用手機只不過操作它的是單片機電路而已,每一個嵌入式DVR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IP地址,用手機或計算機打開相應客戶端軟件登陸互聯網上只要輸入該IP地址和設置的密碼就能打開它上傳的視頻圖像進行查看、監看、記錄存儲等等。遙控手柄也使用315MHz(或者433MHz)無線信號與遙控接收電路進行數據傳輸,控制報警器布防或撤防或緊急報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泰通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泰通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828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料片翻面裝置
- 下一篇:無紡布袋折疊機引袋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