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陶瓷閥片密封的自來水龍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81427.7 | 申請日: | 2012-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122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金家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家龍 |
| 主分類號: | F16K3/10 | 分類號: | F16K3/10;F16K3/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15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陶瓷 密封 自來水龍頭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來水開關裝置,解決了自來水龍頭滲、漏水問題。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家用自來水龍頭都由撥叉軸、耐磨墊片、二片陶瓷閥片(動片、定片)和彈性底圈串聯裝在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再裝入水龍頭殼體,加裝開關把手,貼上商標貼后即成成品水龍頭。兩陶瓷閥片面貼合,上陶瓷閥片由撥叉軸帶動作90°范圍內旋轉,開關自來水。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加工兩條豎向陶瓷閥片導槽,下陶瓷閥片周向設有凸爪嵌入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不能旋轉,但可沿軸向導槽作軸向移動,在彈性底圈和水壓的作用下,使兩陶瓷閥片充分貼合,水龍頭不滲漏自來水。軸向力同時也經兩陶瓷閥片、撥叉軸傳至耐磨墊片與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端面結合處。撥叉軸旋轉使耐磨墊片磨損,彈性底圈給于軸向補償。超出彈性底圈補償范圍,兩陶瓷閥面之間在水壓的作用下會產生微量的間隙,出現滲、漏水。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自來水龍頭滲、漏水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陶瓷閥片密封不滲、漏水的自來水龍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在原兩片陶瓷閥片的基礎上增加一片上陶瓷閥片。上、中、下疊加一起工作。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加工有陶瓷閥片軸向定位臺肩和兩條豎向陶瓷閥片定位導槽。三陶瓷閥片中上、下兩陶瓷閥片由于周向設有凸爪嵌入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不能旋轉,并由臺肩給陶瓷閥片軸向定位。中陶瓷閥片在撥叉軸的作用下可90°范圍內旋轉。裝配時將撥叉軸、疊加的三片陶瓷閥片、彈性底圈串聯裝入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所有的軸向力(彈性底圈力和自來水壓力的合力)經三陶瓷閥片將力傳遞到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臺肩上,使三陶瓷閥片始終保持充分貼合。撥叉軸的撥叉穿過上陶瓷閥片帶動中陶瓷閥片作90°范圍內旋轉,開關自來水。撥叉軸不受軸向力。這樣,利用陶瓷閥片耐磨特點,達到不滲、漏水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磨損的對象由一般耐磨平墊轉移到最受耐磨的陶瓷閥片上。提高使用壽命,結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全剖面構造圖。
圖2是圖1全剖面構造圖中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部結構的放大圖。
圖3是圖2的三個橫截面剖面圖。
在圖1中:1商標貼,2螺釘,3開關把手,4撥叉軸,5帶外螺紋的閥芯套,6“O”型密封圈,7上陶瓷閥片,8中陶瓷閥片,9下陶瓷閥片,10彈性底圈,11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圖2中帶外螺紋的閥芯套5內加工陶瓷閥片軸向定位臺肩和兩條豎向陶瓷閥片定位導槽。上陶瓷閥片7外形尺寸同下陶瓷閥片9外形尺寸一致,外周向設有凸爪。上陶瓷閥片7內周制作兩凸臺,作為撥叉軸4左右旋轉限位用,考慮上陶瓷閥片7自身強度,將兩凸臺連接成一體。如圖3A-A剖面圖所示。中陶瓷閥片8制成縮腰型在左右旋轉至極限位時能蓋嚴或全暴露下陶瓷閥片9出水口。中陶瓷閥片8與上陶瓷閥片7結合面上制作兩凹槽,供撥叉軸的撥叉插入帶其旋轉。安裝調試時撥叉軸4能自如帶動中陶瓷閥片8左右(90°范圍內)旋轉。如圖3B-B剖面圖所示。下陶瓷閥片9兩出水口下部制成喇叭形便于自來水流動。如圖2,圖3C-C剖面圖所示。依次將撥叉軸、三陶瓷閥片、彈性底圈裝入帶外螺紋的閥芯套內。如圖2所示。將圖2所示裝配體套上“O”型密封圈6后旋入外殼11,彈性底圈10封住帶外螺紋的閥芯套5與外殼11和下陶瓷閥片9之間的縫隙,起到雙密封作用。三陶瓷閥片相互接觸面制作成鏡面,上、下兩陶瓷閥片的兩面應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家龍,未經金家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814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暗桿閘閥閥桿的定位對開環及鎖緊套
- 下一篇:一種手動卸荷閥用整體閥芯推桿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