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攪拌的多層直立塔式末煤、油頁巖干餾生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79039.5 | 申請日: | 2012-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493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宗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宗禮 |
| 主分類號: | C10B53/04 | 分類號: | C10B53/04;C10B53/06;C10B57/10;C10B5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61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 多層 直立 塔式 油頁巖 干餾 生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粒徑固體燃料干餾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攪拌的多層直立塔式末煤、油頁巖干餾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煤、油頁巖低溫干餾工藝主要是針對粒徑大于13mm的塊狀原料,采用干餾氣與空氣在干餾爐的隧道內燃燒,用燃燒的熱氣直接干餾,最終的干餾氣由于混合了燃燒尾氣,使干餾氣中的有效組分含量降低,可利用價值較低,在這一過程中,干餾氣與燃燒氣必須通過干餾層,所以,干餾的原料層必須有空隙,以便爐內的氣體排出,干餾完的固體高溫,在下行到出爐口時必須采用熄焦使干餾的固體溫度降低,一般采用濕法熄焦和干氣、水汽熄焦,熄焦的熱量在整個干餾工程中占相當大的比例,這部分高溫熱量被浪費,造成干餾的熱能利用率低。?
粒徑較小的煤、油頁巖因在傳統的干餾爐內無法形成氣體導出空隙,而無法采用此工藝,因此煤在生產蘭炭時將粒徑較小的末煤篩出低價出售,末煤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油頁巖干餾過程中也同樣是將粒徑小于10mm左右的作為廢料進行填埋處理。?
對于干餾,許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粒徑越小,餾出物中油的產率越高,顆粒越大,餾出物中油的產率越低、氣體的產率越高,這是因為,干餾原料粒徑越大,揮發物從里到外的時間越?長,接觸高溫時間越長,餾出物的分解就越多。因此,小粒徑的原料對于提高餾出物中油的產率具有明顯的作用。?
在傳統的干餾工藝中,干餾后的固體一般為煤焦,不含油的頁巖,但兩者都含碳,特別是干餾過的頁巖,如果直接排出,殘炭就被廢棄,能源的利用率較低。本工藝中,干餾結束的高溫殘余物可以借助預熱的空氣,使頁巖中的殘炭燃燒產生熱量,也可以燃燒一部分煤焦,為干餾提供熱量、以減少干餾氣消耗,對于干餾氣作為產品或有其它化工用途工廠來說,具有重要的經濟利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攪拌的多層直立塔式末煤、油頁巖干餾生產裝置,它實現了對小粒徑固體燃料的干餾,采用多層式塔,干燥含水高的物料時,可將干燥的水分單獨排出,降低了氣體處理的熱負荷,且它的加熱通道和干餾室分開設置,減少了后處理氣量,使后處理設備投資減少,它采用逐層攪拌,傳熱效率高,提高了熱利用率,減少了高溫分解,提高了油、焦油的產率,縮短了干餾時間。?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密封下料管1、攪拌支撐2、水噴淋管3、熱管固定隔板4、I型帶孔料盤5、II型帶孔料盤6、熱空氣管7、夾套氣隔板8、攪拌臂9、攪拌導軌托盤10、導軌組件11、II型板式攪拌12、I型板式攪拌13、攪拌軸套14、II型耙式攪拌15、隔層板16、I型耙式攪拌17、密封進料管18、攪拌軸19、攪拌電機20、密封組件21、集氣總管22、I型密封料盤23、II型密封料盤24、層間集氣管25、保溫層26、I型密封降料管27、人孔28、II型降料管29、上管板30、熱管31、下管板32、內筒體33和外筒體34、外筒體34的內側設置?有內筒體33,外筒體34的頂端設置有密封組件21,密封組件21的上方通過攪拌軸19連接有攪拌電機20,外筒體34的底端設置有密封下料管1,密封下料管1的上方設置有攪拌支撐2,攪拌支撐2的上方設置有水噴淋管3,水噴淋管3的上方設置有下管板32,下管板32的下方設置有上管板30,下管板32與上管板30之間設置有熱管31,上管板30的上方設置有I型帶孔料盤5,I型帶孔料盤5的上方設置有II型帶孔料盤6,I型帶孔料盤5的下方一側設置有II型降料管29,II型帶孔料盤6的上方,內筒體33的外側壁上設置有人孔28,人孔28的上方設置有I型密封降料管27,I型密封降料管27的上方,內筒體33的外側壁上各加熱層分別設有熱空氣管7,熱空氣管7的上方設置有夾套氣隔板8,內筒體33的內側設置有數個攪拌導軌托盤10,攪拌導軌托盤10的上方設置有導軌組件11,夾套氣隔板8的上方,外筒體34的外側壁上設置有保溫層26,攪拌軸19上設置有攪拌臂9,塔內設置有II型板式攪拌12,II型板式攪拌12的一側下方,外筒體34的外壁上通過層間集氣管25連接有集氣總管22,II型板式攪拌12的上方設置有I型板式攪拌13,I型板式攪拌13的上方設置有攪拌軸套14,攪拌軸套14的上方設置有II型密封料盤24,II型密封料盤24的上方設置有II型耙式攪拌15,II型耙式攪拌15的上方設置有隔層板16,隔層板16的上方設置有I型密封料盤23,I型密封料盤23的上方設置有I型耙式攪拌17,I型耙式攪拌17的上方設置有密封進料管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宗禮,未經劉宗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7903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