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78690.0 | 申請日: | 2012-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989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邵明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創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68 | 分類號: | H04N5/26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信號 切換 矩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音視頻信號切換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常規矩陣,基本上都是只能作為信號切換設備來使用,需要用戶手動操作控制主機或者矩陣面板來控制信號的切換,會議室的建設不斷在進步,對于信號切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當系統要求自動切換或者有根據環境變量自主動作的時候,常規矩陣就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了,而ITAV(中央控制系統)全新研發的VGA/RGB系列矩陣可以自動檢測輸入端口的信號接入情況,當輸入端口有信號輸入時,會主動通過RS232控制端口發出一組代碼,以供控制主機獲取當前的環境狀態信息,控制主機則可以根據獲取到的信息來觸發一系列控制動作。
常規的矩陣在使用過程中,信號的切換往往是交叉互換且重疊的,即用戶在不看現場的顯示狀態的情況下想要了解當前信號的切換狀態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而且由于每種矩陣使用方式不同,當用戶需要通過手動的方式在按鍵面板上做切換動作的時候,往往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仔細閱讀說明書才能學會如何正確的使用,而且按鍵經過多次敲擊會出現使用壽命縮短的情況,使用過程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信號切換矩陣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其結構包括順序連接的信號輸入端、矩陣切換模塊、主控板、控制面板主單片機和RS232控制端口,上述矩陣切換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信號輸入端,矩陣切換模塊的輸出端連接主控板的輸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主單片機的輸入端連接主控板,控制面板主單片機的輸出端連接RS232控制端口。
作為優選,所述主控板還連接有信號輸入機構,該信號輸入機構連接到主控板的輸入端。這樣就能夠使得整個信號切換矩陣裝置能夠很好的實現指令控制,提高智能化的同時將輸入輸出的狀態指示變得更直觀
作為優選,所述信號輸入機構為一觸摸屏。該技術方案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用戶的操作體驗。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等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矩陣裝置可以實時的將信號接入狀態傳遞到控制主機,控制主機則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條件來判斷所接收到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接著自動對其他相關設備發出控制指令,提高智能化的同時將輸入輸出的狀態指示變得更直觀,提升了用戶的操作體驗。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附圖中的標記分別表示:
1、主控板,2、信號輸入端,3、矩陣切換模塊,4、觸摸屏,5、RS232控制端口,6、控制面板主單片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作以下詳細說明。
如附圖1所示,該一種信號切換矩陣裝置,其結構包括順序連接的信號輸入端2、矩陣切換模塊3、主控板1、控制面板主單片機6和RS232控制端口5,上述矩陣切換模塊3的輸入端連接信號輸入端2,矩陣切換模塊3的輸出端連接主控板1的輸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主單片機6的輸入端連接主控板1,控制面板主單片機6的輸出端連接RS232控制端口5。
所述主控板1還連接有信號輸入機構,該信號輸入機構連接到主控板1的輸入端。所述信號輸入機構為一觸摸屏4。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該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并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創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創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786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管吸嘴
- 下一篇:一種用于工業電爐的靜止無功發生器低壓綜合補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