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鬧鐘上使用的振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76133.5 | 申請日: | 2012-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940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文發;劉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4B25/04 | 分類號: | G04B25/04;G04B23/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鐘繼蓮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鬧鐘 使用 振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振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鬧鐘上使用的振動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能按時起床,防止遲到,人們習慣性的要用到鬧鐘,傳統的鬧鐘都是以鬧鈴為主,其在人們設定的時刻以發出音樂、鈴聲或其它聲音信號,提醒人們按時起床,這種鬧鐘形式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和心情,從而影響到工作,如果在集體環境中使用,還會打擾其他人的休息。
近來,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振動形式的鬧鐘,其一般是在鬧鐘上連接一個現成的振動器,該振動器可以在人們設定的時刻發出振動信號,以提醒人們按時起床。但由于這些鬧鐘的振動器都并不是為鬧鐘特定設置的,其振動強度和振動頻率無法自行控制,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振動強度和振動頻率可控的鬧鐘上使用的振動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鬧鐘上使用的振動裝置,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內的單元組和傳動機構;
所述單元組為數個,數個單元組橫向或縱向排列設置在殼體內;
所述單元組由縱向或橫向排列的數個單元件組成,每個單元件對應的殼體的頂部開口,單元件并可沿殼體頂部的開口上下移動;所述單元件為下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單元件的相對兩側的下方分別設有缺口、且同一單元組中各單元件的缺口位于同一方向上,每一單元組對應設有一傳動機構;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發條、連桿機構和傳動桿,所述發條為兩個,兩個發條分別位于單元組的兩端、并安裝在殼體上,所述傳動桿穿過單元組中單元件的缺口,其兩端固定在發條上并由發條帶動正轉或反轉,每一單元件均對應設置一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和第五連桿,第一連桿豎直設置在單元件內,第一連桿的一端固定在單元件的頂部,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三連桿的另一端與第四連桿的一端鉸接,第四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五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五連桿的另一端固定在傳動桿上、并由傳動桿帶動正轉或反轉,所述第三連桿上設有固定節點,第三連桿在轉動時以固定節點為原點做弧形運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傳動桿上對應于每一單元件固定設有一接觸點,第五連桿的另一端通過接觸點固定在傳動桿上、并由傳動桿帶動正轉或反轉。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固定桿,所述各單元件上設有通孔,固定桿穿過各單元件的通孔,其兩端固定在殼體上,所述第三連桿上的固定節點分別鉸接在固定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固定桿,所述各單元件上設有通孔,固定桿穿過各單元件的通孔,其兩端安裝在殼體上、并與殼體轉動配合,所述第三連桿上的固定節點分別固定在固定桿上。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各單元組的發條正轉或反轉,即可驅動該振動裝置有節奏的上下跳動,通過調節不同單元組發條的轉動速度,即可簡單、方便地調整振動裝置的振動強度和頻率,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振動器振動強度和頻率不可調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靜止時的仰視圖;
圖3為圖1振動時的仰視圖;
圖4為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5為連桿機構示意圖。
其中,1為殼體,2為單元件,3為連桿機構,31為第一連桿,32為第二連桿,33為第三連桿,34為第四連桿,35為第五連桿,331為固定節點,4為缺口,5為接觸點,6為發條,7為傳動桿。
具體實施方式
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761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抄表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GSM的智能家居防竊氣燃氣表抄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