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超級電容車身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74767.7 | 申請日: | 2012-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063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可湘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可湘 |
| 主分類號: | B60K1/04 | 分類號: | B60K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孫皓;林虹 |
| 地址: | 518067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級 電容 車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特別是一種車身為超級電容器的汽車。
背景技術
隨著石油、煤炭資源的不斷消耗,新能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在汽車工業方面,近些年不斷涌現出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汽車,例如,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因此,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已成為該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戰略調整的制高點。
現有技術中,上述新能源汽車均需要在汽車上設置電池裝置,這些電池裝置體積大且笨重,占用較大的車內空間,增加了行車的負擔,所儲電能有限的情況下消耗了更多的能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級電容車身,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充分利用汽車車身空間,降低能耗。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超級電容車身,包括汽車車身,所述汽車車身為超級電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為電動汽車車身。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為混合動力汽車車身。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為混合電力汽車車身。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內部間隙為超級電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為左右車門、車頂、發動機機艙蓋、車尾箱蓋、左右后裙邊、前擋風玻璃、后擋風玻璃、車窗、A柱、B柱、C柱、D柱、車身底板、翼子板、座椅、儀表臺、車內部隔板、裝飾覆蓋件。
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器電連接設置在電動汽車車身內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連接驅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器采用串聯的方式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器采用并聯的方式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器采用并聯、串聯或并串聯混合連接后,安裝在汽車車身的內部間隙中,分別將正、負極與控制系統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將汽車車身改裝為儲能高的超級電容器,充分利用汽車空間,使汽車儲能裝置容量大大增加,提高了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超級電容器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超級電容器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超級電容車身,將現有技術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或混合電力汽車車身1的內部間隙改裝為超級電容器2。超級電容器2采用現有技術中的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2與設置在電動汽車內的控制系統電連接,該控制系統為現有技術中的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電連接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為驅動電機提供電力。
汽車車身1為左右車門、車頂、發動機機艙蓋、車尾箱蓋、左右后裙邊、前擋風玻璃、后擋風玻璃、車窗、A柱、B柱、C柱、D柱、車身底板、翼子板、座椅、儀表臺、車內部隔板、裝飾覆蓋件。
實施例1,
如圖3所示,將兩個以上超級電容器2采用串聯的方式連接后,分別將正、負極與控制系統電連接。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將兩個以上超級電容器2采用并聯的方式相互連接后,分別將正、負極與控制系統電連接。
實施例3,
將超級電容器2采用并聯、串聯或并串聯混合連接后,安裝在汽車車身的內部間隙中,分別將正、負極與控制系統電連接。超級電容器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組成,將兩片正、負極電極片面對面放置,中間以多孔隔膜隔離,滴加電解液潤濕電極,封裝至電池殼內得到超級電容器。
本實用新型具有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減少充電的次數,避免了因電站配備不完善而導致需要長時間排隊充電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可湘,未經劉可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7476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增韌均聚聚丙烯增強復合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海纜用特厚鍍層鋅鋼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