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室增壓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71398.6 | 申請日: | 2012-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82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楚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嶺市奧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3/52 | 分類號: | B60T13/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75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制動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增壓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氣室增壓器。
背景技術
為了使駕駛員以較小的踏板力完成對車輛的制動,減輕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和提高制動效率,同時使得制動系統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目前較大型的車輛上均配置有氣室增壓器。
氣室增壓器由增壓缸體、增壓活塞、活塞盤、控制閥、進油閥、輸出油閥、進氣接頭和連接氣管等零部件組成,進油閥連接在車輛的制動踏板組成的油管路上,進氣接頭連接在車輛的儲氣筒的管路上,輸出油閥連接在車輛的油路分散裝置上。制動時,剎車油通過進油閥進入到增壓缸體內,最終經過增壓活塞、控制閥和進氣接頭的作用,使得輸出油閥的油壓很高,之后輸出油閥自動打開油壓壓向油路分散裝置再到剎車總泵,起到剎車的效果。
現有的氣室增壓器中的連接氣管使得進氣時,氣壓必須充滿連接氣管才能進入到下腔中,進氣過程緩慢,影響制動效率,另外只有駕駛員踩踏踏板較用力,才能使進氣接頭往下腔進氣,操作不夠省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助力效果好、制動快速的氣室增壓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氣室增壓器,包括增壓缸體、增壓活塞和伺服氣室,所述的增壓缸體和伺服氣室固連并相連通且增壓缸體的外端固連有輸出油閥,所述的增壓活塞位于增壓缸體內且增壓活塞固連有位于伺服氣室內的輸出推桿,所述的輸出推桿端部固連有將伺服氣室分為上腔和下腔的活塞盤,所述的上腔內設有使活塞盤回位的活塞盤回位彈簧,所述的增壓缸體上固連有與增壓缸體相連通的進油閥,所述的增壓缸體上還固連有進氣接頭,一根連接氣管固連在伺服氣室上且將進氣接頭和下腔相連通,所述的進氣接頭和連接氣管之間設有控制進氣接頭進氣的閥門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壓缸體固連有用于與發動機進氣管相連接的真空接頭,所述的真空接頭與上腔相連通。
本氣室增壓器通過真空接頭的設置,在制動時利用發動機進氣管真空度的吸力作用,使得上腔的真空度上升至0.866兆帕,這樣上腔和下腔之間形成壓力差,活塞盤向上腔移動,從而產生制動助力,減輕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而且活塞盤向上腔移動能快速完成增壓工作,使得制動快速。
在上述的氣室增壓器中,所述的閥門組件包括控制閥、控制閥活塞、能使控制閥回位的控制閥回位彈簧、能與進氣接頭密封的雙向閥上閥和能與控制閥密封的雙向閥下閥,所述的雙向閥上閥和進氣接頭之間設有能使雙向閥上閥回位的雙向閥上閥回位彈簧。
在上述的氣室增壓器中,所述的活塞盤周向固連有一圈皮圈,所述的皮圈具有抵觸于伺服氣室內壁的翻邊。皮圈的設置增加了上腔和下腔之間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氣室增壓器中,所述的活塞盤回位彈簧為塔形彈簧,所述的活塞盤回位彈簧直徑較大的一端抵觸于增壓缸體內壁,活塞盤回位彈簧直徑較小的一端抵觸于活塞盤。活塞盤回位彈簧呈塔形,使得活塞盤在伺服氣室內移動不會傾斜,活塞盤移動穩定性好。
在上述的氣室增壓器中,所述的進油閥、進氣接頭和真空接頭均位于伺服氣室同一端部處。這樣設置使得布置方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氣室增壓器通過真空接頭的設置,產生制動助力,減輕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而且制動助力使得活塞盤向上腔快速移動以完成增壓工作,本氣室增壓器增壓快、制動快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氣室增壓器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氣室增壓器中真空接頭于增壓缸體處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1、增壓缸體;2、增壓活塞;3、伺服氣室;4、輸出油閥;5、輸出推桿;6、上腔;7、下腔;8、活塞盤;9、活塞盤回位彈簧;10、進油閥;11、進氣接頭;12、連接氣管;13、真空接頭;14、控制閥;15、控制閥活塞;16、控制閥回位彈簧;17、雙向閥上閥;18、雙向閥下閥;19、雙向閥上閥回位彈簧;20、皮圈;20a、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嶺市奧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溫嶺市奧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713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