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無線報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66350.6 | 申請日: | 2012-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385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朱峰;朱俊嶺;朱俊崗;余建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21/02 | 分類號: | G08B21/0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000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無線 報警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報警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內的無線報警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逐漸進入普通居民家庭,每年的汽車(特別是轎車)被偷、被盜、被劫的案件也是頻頻出現。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汽車防盜報警裝置均需與原車電路相連接安裝,安裝比較復雜,并且使用時容易受外界干擾,常會產生誤報警,報警時響起的報警聲,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警示車主和阻嚇盜賊;而且這種報警裝置最大的缺點是主人不在車上且啟動防盜模式時才能實現報警,當主人正在車上駕駛或暫停靠在路邊時不能夠實現報警的功能,此時若遇到非法分子劫持由于時間緊迫,車主不能夠立即采取報警動作,這樣務必會給車主的人身安全及財務帶來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于隱蔽、使用方便的汽車無線報警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車主在汽車內遇到緊急危險時無法第一時間發出報警通知的問題。
上述汽車無線報警裝置,包括無線報警按鈕單元及與之相連的無線網關,而無線報警按鈕單元包括車載逆變器、觸控模塊、處理模塊及無線通信模塊,其中:
車載逆變器,分別連接處理模塊及無線通信模塊并提供電力;
觸控模塊,接收一外界觸控信號;
處理模塊,與上述觸控模塊連接,接收上述觸控信號并進行處理;
無線通信模塊,與上述處理模塊連接,接收并發送上述處理模塊處理后的數據信號至上述無線網關;
無線網關,其電性連接汽車內供電裝置,且內設有上網模塊,通過無線網絡與上述無線通信模塊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車載逆變器電性插設于汽車的點煙插座中,用以接收點煙插座提供的電力。車載逆變器連接汽車點煙插座后,可將接收的點煙插座輸出的12V或24V電壓轉換為較小的電壓輸出,如:3-5V電壓。或者在無線報警按鈕單元內設有一可充電電池,其與上述車載逆變器電性連接,并用以對無線報警按鈕單元中的各單元供電。
進一步的,上述無線網關中的上網模塊為一個帶有sim卡或其他能夠接通互聯網的上網單元的數據處理傳輸模塊。通過該上網模塊使得無線網關與一授權的移動終端或安防中心進行數據傳輸。
此外,無線報警按鈕單元還包括一個全球位置定位模塊,其與處理模塊相連接。上述的全球位置定位模塊與無線報警按鈕單元為分體式,該全球位置定位模塊上集成一實時監控報警信號并將定位信息轉發給移動終端或/和安防中心的微處理器。該處理模塊可擷取全球位置定位模塊定位的地理位置信息。該微處理器實時監測無線網關是否接受到一報警通知,若無線網關接收到無線報警按鈕單元發送的一報警通知后,則該微處理器會定期地將定位到的地理位置信息發送至無線網關,再由網關轉發至移動終端或/和安防中心。
作為改進,所述的無線網關還可以連接一個供電單元,該供電單元電性連接汽車的供電裝置,由汽車的供電裝置充電,此時本實用新型的無線報警裝置可設置于主駕駛處的任意位置,方便車主操作使用。
更進一步,上述的無線通信模塊以zigbee/藍牙/wifi/z-wave等無線通信協議進行傳輸數據。該無線通信模塊與上述處理模塊一體化設計,優選地,選用增強型8051內核,具體可為:CC2430、CC2530等微處理器,這種微處理器在單個芯片上整合了zigbee射頻前端、內存和微處理器,且只需要很少的外圍部件配合就能實現無線信號的收發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其中無線報警按鈕單元結構緊湊,可以集成也可以分體安裝,設置于駕乘者附近的隱蔽處,如點煙器處,操作非常方便。
2、設備成本較低,工作穩定性好,便于使用者操作。
3、車主可在車內第一時間發出報警求救信息,且不會被犯罪分子發現。
4、在同一個無線網絡可與其他的設備兼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線報警按鈕單元與全球位置定位模塊一體設計時的框圖,
圖2為圖1中無線報警按鈕單元的框圖,
圖3為圖1無線報警裝置工作過程的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無線報警按鈕單元與全球位置定位模塊分開設計時的框圖,
圖5為圖4無線報警裝置工作過程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物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663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