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54080.7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612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龍曦;許文曜;李勤;李志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創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1 | 分類號: | A61B5/1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加速度 傳感器 復健 監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保健領域,尤其是一種針對有肢體活動障礙用戶的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肢體活動障礙在我國較為普遍,屬于常見疾病。肢體活動障礙通常是由于各種疾病(如中風、腦梗塞、腦溢血、癱瘓、癲癇、中毒、血管病、營養障礙、脊椎疾病、運動傷害等)導致的局部肢體運動障礙,這些疾病往往使得患者肌肉萎縮、肌無力,還會導致神經系統異常。針對肢體活動障礙患者進行物理性的恢復療法極其重要,特別需要定時、定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具有活動障礙的部位進行自主(或非自主)式的物理活動復健。由于復健過程能給醫生提供患者復健過程的實時信息,從而能夠給患者后續的訓練提供建議,實現動態調整,因此復健過程的監控顯得尤其重要。
目前已有的針對肢體活動障礙患者的復健監控方案主要是人工監護和攝像監控。進行人工監護通常是在康復中心或者患者家中,依靠醫護人員或家人陪同進行康復治療,醫生根據患者的康復過程給出評估結果;而進行攝像監控則是在患者獨立進行康復活動的時候,利用攝像頭將過程記錄下來,并通過視頻處理技術對患者的復健過程進行分析并給出評估結果。這兩種現有的監控方案都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人工監護效率低下(特別是長期監護),監護過程繁瑣,容易出現錯誤導致評估誤差大;攝像監控較人工監護效率高,但仍需要記錄很多無效數據占用資源,并需要復雜的分析計算過程和數據提取過程,另外還會給患者的隱私帶來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系統,采用三軸加速度傳感器采集具有肢體活動障礙用戶的肢體活動數據,便于對用戶進行長期的實時監控,使用成本低,效率高,誤差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由用于采集用戶復建活動信息數據的數據采集模塊、用于傳輸所述數據采集模塊采集到的數據信息的數據傳輸模塊、用于接收并顯示所述數據傳輸模塊傳輸的數據信息的用戶端顯示模塊、用于存儲所述數據傳輸模塊傳輸的數據信息的數據存儲模塊、用于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數據處理模塊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為包括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儀器。進一步地,所述數據傳輸模塊通過無線通訊技術進行數據傳輸。
更進一步地,所述用戶端顯示模塊為智能手機、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為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系統,與傳統復建監控方法相比,有如下優勢:
(1)成本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成本明顯低于攝像頭和人工監護的成本。
(2)便攜性:體積小,便于患者隨身攜帶。
(3)監控區域廣:不需要在指定的地方使用,可以隨處進行監控。
(4)效率高:有針對性地記錄具體部位的復健運動數據,無需人工監護,不會記錄無用數據。
(5)長期監護:能實現長期的實時監護。
(6)簡單易用:使用時不需要用戶具有相關知識,只需正確放置儀器,在系統正常工作后,系統即會自動記錄并給出結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傳輸模塊、用戶端顯示模塊、數據存儲模塊、數據處理模塊。
數據采集模塊為包括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復健監控儀器,用于采集用戶的復建活動信息,并能將復健活動產生的加速度轉化為電信號,以供后續的傳輸和顯示。
數據傳輸模塊將數據采集模塊采集并轉化的信息數據通過無線通訊技術進行傳輸。
用戶端顯示模塊為智能手機、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中的一種或多種,用于顯示接收到的數據信息,供用戶和醫生參考。
數據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數據傳輸模塊傳輸的用戶復建過程中的相關數據信息。
數據處理模塊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給出評估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創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創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540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