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止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的可調式熱空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51010.6 | 申請日: | 2012-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278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呂洪坤;吳常苗;應明良;張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37/00 | 分類號: | F22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31001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電站 鍋爐 高溫 腐蝕 調式 空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站鍋爐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防止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的可調式熱空氣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電力的需求不斷的增長。針對我國現階段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的電力建設仍以常規燃煤的火電為主,并且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日益重視,新建的火電機組均向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等方向發展。然而,電站鍋爐爐膛內的低氮燃燒方式往往造成水冷壁局部區域的還原性氣氛增強,加上參數提高后該些燃燒區域的水冷壁金屬溫度較高,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水冷壁燃燒器區域尤其是低氮燃燒還原區域的高溫腐蝕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因煤種不穩定而燃用高硫煤時,高溫腐蝕問題尤其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先進燃煤機組的安全運行。?
水冷壁高溫腐蝕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與壁面附近的燃燒煙氣氣氛、燃煤粒子軌跡、燃煤元素成分、灰分結構以及金屬溫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從目前超(超)臨界參數機組的運行情況而言,高溫腐蝕大多發生于主燃燒器與分離燃盡風之間的壁面區域,其原因在于該區域同時存在相對最強的整體還原性氣氛與相對最高的水冷壁金屬溫度。煤粉顆粒燃燒時,煤中的有機質與礦物質成分不斷地釋放出來,在還原性的煙氣氣氛中可能同時存在H2S、[S]、SO2、SO3、HCl、堿金屬鹽類等腐蝕性較強的物質。有數據表明,在通常情況下,水冷壁區域的高溫腐蝕很大程度上由H2S、[S]造成,而H2S濃度與CO濃度呈線性正相關,因此通過測取貼壁煙氣氣氛中的CO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出當地的腐蝕物質濃度。現代超(超)臨界機組鍋爐普遍設有分離燃盡風以降低NOX的排放,因此在主燃燒器與分離燃盡風之間的過量空氣系數較低、煙氣還原性氣氛較強,如此該區域的壁面附近很容易形成濃烈的腐蝕性物質。目前運行的許多超(超)臨界鍋爐在主燃燒器與分離燃盡風之間區域的理論水冷壁金屬溫度即可達500℃以上,而腐蝕反應速率與溫度呈指數正相關,這大?大加速了高溫腐蝕反應。據文獻,我國目前投產的超(超)臨界鍋爐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溫腐蝕,這將導致水冷壁壁厚減薄,強度降低,不僅增加了檢修的工作量與經濟性,更有可能造成泄漏和爆管,而大容量機組的非停對整個電網的運行必將造成較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采用的控制高溫腐蝕的方法措施主要為消極防護,消極防護主要為使用高合金管材,采用滲鋁管或滲鉻管,表面化學熱處理,表面熱噴涂,大面積更換管子等。對于消極防護措施,經濟費用與工作量均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的可調式熱空氣裝置,有效的解決了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的問題,且成本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止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的可調式熱空氣裝置,包括二次風母風箱(1)和/或二次風附加風箱(7),還包括:?
調節風門(3);?
可伸縮風道(5);?
一端通過所述調節風門(3)與所述二次風母風箱(1)或二次風附加風箱(7)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可伸縮風道(5)的一端相連的熱二次風連接風道(4);?
與所述可伸縮風道(5)的另一端相連的熱空氣噴頭(6);?
設置在所述熱二次風連接風道(4)的內部,用于檢測通過所述熱二次風連接風道(4)的風量并按照預定規則調節所述調節風門(3)的風量測量裝置(13)。?
優選的,還包括:?
設置在鍋爐水冷壁預設位置上的煙氣取樣孔(11)。?
優選的,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煙氣取樣孔(11)處的,用于檢測所述煙氣取樣孔(11)處的水冷壁煙氣氣氛的煙氣分析儀。?
優選的,所述熱空氣噴頭(6)包括:?
噴口(6-1);?
與所述噴口(6-1)相連,用于調節所述噴口(6-1),使熱空氣以預定的方向以及擴展角噴射到水冷壁所在面上的旋轉接頭(6-2)。?
優選的,所述可伸縮風道(5)具體為波紋型可伸縮風道。?
優選的,所述熱空氣噴頭(6)為耐熱高合金鋼的熱空氣噴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未經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510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