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41424.0 | 申請日: | 2012-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937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懷俊;何淑梅;彭育強;卓木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327 | 分類號: | 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一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 地址: | 51065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繼電器 安全 性能 綜合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繼電器性能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繼電器是一種電控制器件,通常應用于自動化的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小電流去控制大電流運作的一種“自動開關”,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故繼電器各方面性能的穩定性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起關鍵作用,如機車信號繼電器,是軌道(鐵路、地鐵、城軌、高鐵等)信號控制系統中的重要執行元件,因此,繼電器必須在出廠時和使用過程中定期對其電氣特性等參數進行檢測,以保證軌道信號系統的安全性。
繼電器安全性能測試項目主要包括有:繼電器吸合電壓測試、釋放電壓測試、觸點壓降測試、線圈電流測試以及耐久性測試。然而,傳統的機車信號繼電器測試設備大多還是采用繼電器作為控制系統進行測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采用繼電器控制系統對繼電器的性能進行測試,繼電器的觸點容易產生電弧,甚至會熔在一起產生誤操作,測試精度低。
2、穩定性差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短,出現故障時檢修不方便。
3、自動化程度較低,測試過程及結果不直觀,并且測試結果需要人工記錄,麻煩而且會存在人為的失誤。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穩定且精度高的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包括工作臺,工作臺的前部設有放置待測繼電器的工位,后部設有檢測箱,在檢測箱上安裝有可調電源和可編程控制器,在檢測箱的前面板上安裝有一人機界面、可調電源的輸出連接接口和繼電器觸點的連接接口,可編程控制器和人機界面通過通訊線相連接,可編程控制器上還連接有一A/D模塊,可調電源的調節端與A/D模塊輸出端電連接,繼電器觸點的連接接口通過一切換裝置分別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入端子或A/D模塊電連接。
所述可調電源包括可調交流電源和/或可調直流電源,在所述前面板上設有相應電源的輸出連接接口,相應電源的調節端與A/D模塊輸出端電連接。
所述人機界面上還連接有一打印機。
所述切換裝置為一中間繼電器或轉換旋鈕開關。
在所述檢測箱的前面板上還安裝有外接電源總開關、電源指示燈、蜂鳴器和報警信號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穩定且精度高的優點。
使用可編程控制器作為一種新型的控制器對繼電器的安全性能進行綜合測試,與傳統繼電器檢測系統相比,抗干擾能力顯著提高、使用壽命及穩定性優勢明顯、檢修方便等特點,即具有時間響應快、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控制過程可隨工藝改變、功耗低及高性能的優點。通過人機界面進行人機交互設備,操作者根據設計好的操作界面,只需用手觸人機界面觸摸屏上的圖標或文字就能對主機進行操作,操作簡單,方便易學。
測試結果通過系統自動運算完成,并通過打印機打印結果,方便存檔,避免因人為因素出現錯誤。
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精確檢測繼電器的各項安全性能指標,如:繼電器吸合電壓測試、釋放電壓測試、觸點壓降測試、線圈電流測試以及耐久性測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敘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繼電器安全性能綜合測試裝置,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1的前部設有放置被測繼電器的工位2,后部設有檢測箱3,在檢測箱3上安裝有可調電源和可編程控制器,在檢測箱的前面板4上安裝有一人機界面5和繼電器觸點的連接接口31。本實施例中,可調電源包括可調交流電源和可調直流電源,在檢測箱的前面板上相應設有可調交流電源輸出連接接口32、可調直流電源輸出連接接口33,當被檢測的繼電器是交流繼電器時,繼電器的線圈兩端連接可調交流電源的輸出連接接口32;當被檢測的繼電器是直流流繼電器時,繼電器的線圈兩端連接可調直流電源的輸出連接接口3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414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