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30334.1 | 申請日: | 2012-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47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陸黎明;宋洪蘆;贠桂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漳州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B01D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瑩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薌***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塵 循環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飼料生產中的用水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
背景技術
在水膜除塵的過程中,需要不間斷地使用水來進行冷卻,在冷卻的過程中會帶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煤渣,這樣就造成了進水是干凈的,出水是帶有煤渣的,為了節約水資源,需要將出水流經幾個水泥蓄水池,在這過程中水中的煤渣會沉積在池底,到了最后一個池子時,再通過水泵將經沉淀后的潔凈水抽入水膜中進行降溫,如此循環利用?,F有的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如圖1所示,其主體1為不可變形的硬管,2為作為入水口的過濾器,3為與水泵連接的接頭。然而,水泵的入水口處于最后一個池子,它的入水深度往往不容易掌握,若入水過深,池底的煤渣會堵塞入水口,若入水過淺,又可能出現水面低于入水口的現象,這兩種情況都可能造成水泵的空轉而燒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現在一般的做法是將入水口放得深一些,再定時清理池底的煤渣,防止堵塞水泵的入水口,大約需要每個月清理一次,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不易堵塞水泵的入水口的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所述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包括:軟管和浮球,所述浮球固定在所述軟管上。
優選地,所述浮球位于距所述軟管入水口一端9~11cm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浮球位于距所述軟管入水口一端10cm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軟管入水口一端連接有過濾器。
優選地,所述浮球系在所述軟管上。
優選地,所述浮球為空心的球體。
優選地,所述浮球為塑料材質、橡膠材質、PP材質、PE材質中的一種。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的主體設計為可以變形的軟管,加上固定于其上的浮球實現了軟管入水口總是位于水面下方,使得在水膜除塵時沉于池底的煤渣不至于堵塞軟管入水口,這樣即可實現清理池底煤渣的頻率延長為每3個月一次,節省了清理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的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結構示意圖。
其中,1:硬管;2:過濾器;3:接頭;4:軟管;5:過濾器;6:浮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所述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包括:軟管4和浮球6,所述浮球6系在所述軟管4上,位于距所述軟管4入水口一端9~11cm的位置,優選為10cm的位置,能保證軟管4入水口端總是位于水面下方。所述軟管4入水口一端連接有過濾器5。所述浮球為空心的球體,為塑料材質、橡膠材質、PP材質、PE材質中的一種。使用時,軟管4的另一端與水泵(未示出)連接即可。
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膜除塵循環用水設備的主體設計為可以變形的軟管,加上固定于其上的浮球實現了軟管入水口總是位于水面下方,使得在水膜除塵時沉于池底的煤渣不至于堵塞軟管入水口,這樣即可實現清理池底煤渣的頻率延長為每3個月一次,節省了清理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的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漳州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漳州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303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