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軌道車輛用車廂連接渡板結構有效
申請號: | 201220325101.2 | 申請日: | 2012-07-06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698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發明(設計)人: | 孔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四方川崎車輛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1D17/20 | 分類號: | B61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艷 |
地址: | 26611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車輛 車廂 連接 板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車輛中相鄰的兩個車廂之間的連接通道,特別涉及一種車廂連接渡板結構,屬于軌道車輛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鐵、列車等軌道車輛中,兩個車廂之間具有用于乘客通過的通道,在兩個車廂的連接部設置有連接渡板作為通道的過道橋,渡板為兩塊,可以對接,也可以跨接。傳統的軌道車輛中,兩塊渡板之間采用漂移結構,以利于兩塊渡板之間的移動和轉動。
傳統的渡板結構,在車輛行駛到坡道、彎道等特殊路況的情況下,兩列車廂的連接渡板摩擦加劇,噪音加大,降低了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有效的降低噪音,提高乘客舒適性的軌道車輛用車廂連接渡板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軌道車輛用車廂連接渡板結構,包括上渡板和下渡板,所述上渡板和所述下渡板之間跨接,在所述上渡板和下渡板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可使所述上渡板和下渡板之間產生滾動運動的滾動裝置。
進一步,所述滾動裝置為萬向球。
進一步,所述滾動裝置為吸震式萬向球。
進一步,在所述上渡板和下渡板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座,所述萬向球安裝固定在固定座內。
進一步,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上渡板的下表面上,所述萬向球中的球體與所述下渡板的上表面接觸滾動。
進一步,所述滾動裝置至少設置有兩個。
進一步,所述滾動裝置沿所述上渡板和所述下渡板的中心線對稱布置。
綜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軌道車輛用車廂連接渡板結構,整體結構簡單,在上渡板上裝一組可吸震式萬向球,使其在上、下兩渡板間滾動,這樣,當遇到坡道、彎道等特殊路況時,避免了上下兩渡板的滑動摩擦,使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降低了噪音,進而提高了乘客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如圖1和圖2所示,上渡板1,下渡板2,轉軸結構3,車體端墻4,固定座5,吸震式萬向球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在地鐵、列車等軌道車輛中,在兩個車廂的連接部設置有構成過道橋的連接渡板。
連接渡板為兩塊,分別為上渡板1和下渡板2,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相互跨接連接,上渡板1和下渡板2的另一側邊分別通過兩個轉軸結構3與車體端墻4固定連接。
上渡板1和下渡板2在相互跨接的部位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滾動裝置,滾動裝置可使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產生滾動運動,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由傳統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可以大幅度降低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由于相互摩擦所產生的噪音。本實施例中,滾動裝置優選采用萬向球,為進一步降低噪音,更優選采用吸震式萬向球6。為保持上渡板1和下渡板2的平衡性,避免上渡板1和下渡板2局部產生滑動摩擦,吸震式萬向球6至少設置2個,且為了保證萬向球受力均勻性,吸震式萬向球6沿上渡板1和下渡板2中心線對稱布置。本實施例中,設置有三個吸震式萬向球6。
在上渡板1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三個固定座5,每個固定座5內安裝一個吸震式萬向球6,固定板5固定在上渡板1的下表面上,在車輛實際運行中,上渡板1及吸震式萬向球6由于重力作用自動壓在下渡板2上,三個吸震式萬向球6中的球體與下渡板2的上表面接觸滾動。這樣,當車輛遇到坡道、彎道等特殊路況的情況下,吸震式萬向球6即在下渡板2上來回滾動,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由傳統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有效降低了上渡板1和下渡板2之間的摩擦噪音,提高了乘客舒適性。
如上所述,結合附圖和實施例所給出的方案內容,可以衍生出類似的技術方案。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四方川崎車輛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四方川崎車輛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251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門吸
- 下一篇:下懸窗限位器及下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