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按摩頭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17890.5 | 申請日: | 2012-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201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科 |
| 主分類號: | A61H23/02 | 分類號: | 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眾志華清知識產權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 地址: | 050091 河北省石家***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脈沖 按摩 中用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康復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附屬設備,具體說是一種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按摩頭總成。
背景技術
在人的機體與內臟各器官之間連接著無數的神經,這些神經左右人體的各項機能。中醫的經絡學說對人因過度勞累導或反復疲勞操作時,會導致機體的酸痛和損傷。疼痛會妨礙人體的正常機能,因此,對損傷的機體給予康復性進穴位按摩,以消除酸痛感和疲勞感,保證人體各項機能恢復是常見的保健措施。上千年的我國傳統醫學根據經絡學說對相關的穴位進行按摩按摩治療中積累了豐富、有效的經驗。但傳統醫學主要是依靠人的雙手直接依穴絡進行按壓、拿捏以達到療效,雖然是行之有效的按摩方法、但他需要工作者有極好的體力。并根據病況需要,經常需要采用不同的力度進行按摩。在時間較長的治療中,很難達到力道均勻,特別是需要不停地變化手法和力度時,因過度的消耗體力而大大降低了療效。特別是隨著近代中醫理論和經絡學的發展,對于穴位的認識和操作上的精細臨床理論發展,對于配合的醫療設備,已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外中醫學發展已經對穴位按摩機提出了精確和量化的技術要求。目前穴位按摩機大都通過偏心激振器作為振動源以達到脈沖式振動按摩的效果,但是如何根據病況需求以施加按摩力度的大小,將按摩力度精確和量化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脈沖式按摩機不能將按摩力度精確話、量化的技術難題,設計了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按摩頭總成,壓力傳感器的使用使按摩力度精確化、量化,這樣形成的預壓力調節機構,滿足了不同病人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按摩頭總成,設置在移動式基座的豎直升降桿端頭,結構中包括安裝腔室、固定于安裝腔室中的按摩振動源、與按摩振動源連接的按摩端頭、及按摩端頭導向限位機構,關鍵在于:在安裝腔室內部增設借助支架固定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借助螺栓螺母與豎直升降桿的端頭固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壓力傳感器可以準確地得到預壓力的大小,以便于根據病人的病理需求通過調節螺母適當地調節預壓力,這樣大大滿足了不同病人的需要,大大推動了脈沖式按摩機的普及,再者適當地加大偏心輪的尺寸,用萬向節與偏心輪配合使用,在按摩端頭豎直向升降的位移量加大的同時,也不至于將導向桿別死,這樣,通過加大振動幅度大大滿足了病人的病理需求,也延長了脈沖式按摩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是豎直升降桿,2是安裝腔室,2-1是支架,2-2是壓力傳感器,3是按摩端頭,4是驅動電機,5是偏心輪,6是連桿,7是萬向節,8是導向桿,9是定位套,3-1是壓穴棒。
具體實施方式
脈沖式按摩機中用的按摩頭總成,設置在移動式基座的豎直升降桿1端頭,結構中包括安裝腔室2、固定于安裝腔室2中的按摩振動源、與按摩振動源連接的按摩端頭3、及按摩端頭導向限位機構,重要的是:在安裝腔室2內部增設借助支架2-1固定的壓力傳感器2-2,壓力傳感器2-2借助螺栓螺母與豎直升降桿1的端頭固連。另外,為了保證螺栓桿與安裝腔室之間不會產生松動,螺栓桿穿過安裝腔室2的上頂板并借助緊固螺母固定。
所述的按摩振動源的結構中包括驅動電機4、與驅動電機4的動力輸出軸連接的偏心輪5、及設置在偏心輪5上的連桿6,所述的連桿6借助萬向節7與按摩端頭3上設置的導向桿8固連。
所述的按摩端頭導向限位機構的結構中包括設置于安裝腔室2底板上的定位套9,導向桿8穿過定位套與按摩端頭3固連。
所述的按摩端頭3表面設置至少兩個錐形壓穴棒3-1。
在具體實施時,借助移動式基座、及豎直升降桿將脈沖式按摩機的按摩頭調整至病人預按摩的部位,此時,通過壓力傳感器2-2可以讀出施加于病人身上的預壓力的大小,如果壓力過大或過小,可以通過旋轉螺母進行調節,之后,再啟動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帶動偏心輪5旋轉,與此同時,帶動連桿6上及導向桿8做豎直向升降運動,運動過程中,萬向節7對連桿6和導向桿8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導向桿8帶動按摩端頭3對病人的需按摩部位進行脈沖式振動按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科,未經李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1789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