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15088.2 | 申請日: | 2012-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388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武旭正;邢志剛;高樂友;邵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9/16 | 分類號: | B21B39/16 |
| 代理公司: | 包頭市專利事務所 15101 | 代理人: | 郝荔蓁 |
| 地址: | 014010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線 進口 滾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金屬軋制領域,具體的說是屬于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
背景技術:
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經常因為4#導衛裝置蝸輪與導輥軸磨損失效后造成導輥損壞,被迫下線,給軋鋼生產中增加了小停時間,制約著棒材生產線的作業率。與此同時,4#導衛裝置的頻繁下線,增加了4#導衛裝置內導輥、蝸輪、蝸桿等備件的消耗,增加了生產的成本。
在軋鋼生產中,導衛裝置的作用是穩定扶持軋材順利咬入軋機的重要裝置。若生產過程中,沒有及時發現導衛損壞,易于發生粗軋憋鋼的重大工藝事故發生,同時影響著產品的質量,會在產品中形成耳子、折疊的產品缺陷。
對下線的4#滾動導衛裝置進行解體檢查發現,導衛裝置內的蝸輪零件磨損嚴重,同時發現蝸輪與導輥軸的裝配位置“啃噬”,造成配合間隙大,發現導衛兩個導輥相對位置偏離中線,在生產過程中,軋材進入導衛的作用力,導致兩個導輥受力不均,對內部的蝸輪、導輥軸受力大,導致變形嚴重,最后4架導衛無法滿足生產中的作用,而頻繁下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蝸輪與導輥軸的裝配位置“不好出現啃噬”,配合間隙正常、能使導衛兩個導輥相對位置不會偏離中線的一種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包括導輥、導輥軸、導輥軸套、蝸輪、蝸桿等,其特征是:蝸輪上與導輥軸裝配位置的凸臺,蝸輪軸向方向寬度為7mm,在與蝸輪相裝配的導輥軸上與蝸輪的裝配位置是一個7深度mm的凹槽。
有益的技術效果:
對4#導衛裝置中導輥軸與蝸輪配合的接觸部位的槽進行加深處理,將原來高度為5mm改為加深后高度為7毫米,增加導輥軸與蝸輪件之間的接觸面,提高裝配位置的強度;蝸輪上與導輥軸上裝配位置有原來的深度5mm改為一個7深度mm的凹臺,增加了接觸面,從而使蝸輪的強度再次增加。減少了蝸輪與導輥軸的裝配位置“啃噬”的現象,增強了4#導衛的使用率,降低4#導衛內蝸輪、導輥軸、導輥等備件的消耗,同時提高了棒材生產線作業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蝸輪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蝸輪左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蝸輪俯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導輥軸主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導輥軸左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導輥軸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棒材生產線4#進口滾動導衛裝置,包括導輥1、導輥軸2、導輥軸套3、蝸輪4、蝸桿5等,其特征是:蝸輪4上與導輥軸3裝配位置的凸臺6在蝸輪軸向方向寬度為7mm,在與蝸輪相裝配的導輥軸上與蝸輪的裝配位置是一個深度為7mm的凹槽7。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棒材廠的4#滾動導衛,按照本實用新型改裝后,由原來每月下線次數的42次,降低到現在每月8次。4#滾動導衛的使用壽命提高了5倍。改進后,投入生產后,增強了4#導衛的使用率,降低4#導衛內蝸輪、導輥軸、導輥等備件的消耗,同時提高了棒材生產線作業率,減少每月因4#導衛下線產生的小停時間約5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150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風力發電用組合式變壓器
- 下一篇:高爐死料堆破碎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