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光二極管引線框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14907.1 | 申請日: | 2012-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784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江淳民;胡啟勝;馬洪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藍科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62 | 分類號: | 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興力橋知識產權事務所 44246 | 代理人: | 董洪波;潘士雅 |
| 地址: | 518103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光二極管 引線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生產裝置,尤其是生產顯示屏用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用的引線框架。
背景技術
LED作為一種新型發光器件,逐漸為全世界所認識。隨著LED在顯示屏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傳統LED的各種優劣也顯現出來,這其中也有LED支架所存在的缺陷。傳統支架如CN?201749873?U與專利CN?201985165?U所描述的LED支架,為第一電極引腳與第二電極引腳,第一電極引腳上固定芯片收容槽,碗口直徑大于碗杯直徑。傳統LED支架專利均主要體現在碗杯所在的功能區,針對顯示屏領域一致性要求的使用特性的支架未見公布。傳統的直插式LED支架主要有兩四個部分組成:1、功能區;2、上橫筋區;3、下橫筋區;4、支架陰極引腳與陽極引腳。設計一種針對插件使用場合的LED引線框架為本發明目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插件
使用一致性好的一種發光二極管引線框架。
它包括上橫筋(7)、下橫筋(8)連接的多組陰極引腳(5)和陽極引
腳(6),每組陰極引腳(5)和陽極引腳(6)的頂部分別設置陰極焊臺(3)、陽極焊臺(2)和碗杯(1);?在上橫筋(7)上部與每組陰極引腳(5)和陽極引腳(6)連接處設置插件定位卡點(4),插件定位卡點(4)下部設置下橫筋切口(11);?下橫筋(8)?每組陰極引腳(5)和陽極引腳(6)之間設置定位孔(9)。
??插件定位卡點(4)位于上橫筋(7)上部0.2-2mm位置,沖壓一次成型。
插件定位卡點(4)寬度為0.2-1mm,高度為0.2-1mm。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插件使用一致性好。
附圖說明:
附圖1是傳統LED引線框架未沖切前整體主視結構圖;
附圖2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架沖切后單件的主視結構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架未沖切前整體主視結構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架未沖切前整體帶卡花的主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經板料→沖壓1→沖壓2→沖壓3→整形→電鍍→切斷后出成品;在沖壓工藝中首先沖出壓定位孔(9)、陰陽極引腳(5)(6)、上下橫筋(7)(8),其次沖出陰陽極焊臺(2)(3)與插件定位卡點(4),再沖出碗杯(1),最后對支架碗杯與焊臺進行整形。再進入電鍍工藝做成半鍍或者全鍍支架。
本實用新型在原有LED引線框架基礎上增加插件定位卡點(4),避免了傳統支架采用上橫筋切斷所留卡點做定位造成的卡點不一致情況。在LED銷售價格逐漸普及與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的環境下,很多LED生產企業均采用傳統半鍍的引線框架,即在上橫筋及以上功能區電鍍銀,而在上橫筋(7)以下不電鍍或者只鍍很薄的一層鎳,在LED封裝完成后,再外發電鍍錫,鍍錫完成后再切開上下橫筋(7)(8),將上橫筋處切開形成插件定位卡點(4),最終做成成品。這樣就會在切開的卡點4處形成裸露的金屬材料切口,造成產品切口氧化。另外在切開上橫筋(7)形成插件定位卡點(4)過程中,由于切腳模具與放置定位差異,造成插件定位卡點(4)形狀不規范,不能形成很好的插件定位。
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引線框架上沖切獨立的插件定位卡點(4),在
做半鍍產品時,鍍錫或者鍍銀過程中均能夠對插件定位卡點(4)做全覆蓋,而在切開上橫筋(7)時,全部切除,不留卡點,切口如上橫筋切口(11)。在插件使用時,直接將上橫筋切口插入PCB電路板,電路板一般厚度在1.2-1.6mm,因此將切口埋入PCB板內,引腳穿過PCB板孔到達另一面焊盤的長度約1mm,焊接過程中通過PCB雙面焊盤吃錫將切口完全包覆,這樣就不存在金屬切口裸露的問題,而插件定位卡點為支架沖切時預留,卡點均勻,可以實現插件定位的一致。
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做成附圖4所示支架,即在上橫筋處沖成帶卡花(10)的支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藍科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藍科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149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產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構建及應用
- 下一篇:一種白光固體激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