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汽車電池電量顯示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08505.0 | 申請日: | 201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02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沈翠鳳;裴玉兵;陳中;陳沖;李家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鹽城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R13/00 | 分類號: | G01R13/00;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 地址: | 22405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電池電量 顯示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狀態顯示系統,屬于電動汽車電池狀態顯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國際石化能源日益減少,價格不斷上漲,作為新能源的電動汽車,由于其具有零排放,低能耗倍受各方的關注。而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組是由若干個單元電池串聯而成的,在實際應用中,如果有一個單元電池損壞,若不能將它及時更換,則整個動力電池組將很快損壞。對于電動汽車用戶來說,若儀表盤上沒有電池電量顯示系統,用戶不可能立刻知道電池組中有某只單元電池損壞。因此,該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組將很快全部損壞,造成較大的損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單位和企業科技人員在不斷地研究、探索,雖然提出了多種技術方案,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著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狀態顯示系統,能夠隨時檢測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組中各單元電池的狀態,并通過該車的儀表盤顯示出各單元電池的狀態,使用戶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狀態一目了然。?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電池電量顯示系統,包括:電源驅動模塊、單元電池測量控制電路模塊、光電耦合模塊,以及主機控制顯示模塊;所述單元電池測量控制電路模塊包括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所述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分別與電動汽車電池組中N個單元電池對應連接,N為自然數;其中:所述主機控制顯示模塊的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與電源驅動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主機控制顯示模塊的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與光電耦合模塊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源驅動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光電耦合模塊的第一輸出端分別與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光電耦合模塊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光電耦合模塊的第二輸出端與主機控制顯示模塊的數據輸入端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汽車電池電量顯示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電源驅動模塊包括N個光電耦合器以及第一電阻R1,其中主機控制顯示模塊的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依次串接所述N個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后與第一電阻R1的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電動汽車電池組的第一單元電池的正極連接;所述N個光電耦合器的輸出端分別對應連接N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汽車電池電量顯示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單元電池測量控制電路模塊中的每個電池測量控制電路均由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組成,具體包括:單片機、第ⅰ電阻R101、第ⅱ電阻R102、第ⅲ電阻R103、熱敏電阻R104、第ⅴ電阻R105、第ⅵ電阻R106、第ⅶ電阻R107,三極管Q101,穩壓管Z101,電容C101;其中:?
所述第ⅰ電阻R101的一端分別接單元電池的電源正極、三極管Q101的集電極、第ⅲ電阻R103的一端,第ⅰ電阻R101的另一端接電源驅動模塊中對應的光電耦合器的輸出端后,分別與三極管Q101的基極、穩壓管Z101的一端連接;三極管Q101的發射極分別與電容C101的一端、第ⅱ電阻R102的一端、單片機的電源正極、第ⅵ電阻R106的一端、第ⅶ電阻R107的一端連接;所述第ⅲ電阻R103的另一端分別與第ⅴ電阻R105的一端、單片機的第一模數轉換端口連接,所述第ⅱ電阻R102的另一端分別與熱敏電阻R104的一端、單片機的第二模數轉換端口連接;所述第ⅶ電阻R107的另一端分別與光電耦合模塊中的第一輸出端、單片機的數據接收端口連接;第ⅵ電阻R106的另一端分別與光電耦合模塊中的第二輸入端、單片機的數據發送端口連接;所述穩壓管Z101的另一端、電容C101的另一端、熱敏電阻R104的另一端、第ⅴ電阻R105的另一端、單片機的電源負極分別與電源電池的負極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鹽城工學院,未經鹽城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085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