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水攪拌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306760.1 | 申請日: | 2012-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783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定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保迪環(huán)保電鍍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15/00 | 分類號: | 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偉鋒;劉鐵生 |
| 地址: | 523760 廣東省東莞市黃江***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攪拌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水反應池的污水攪拌器。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過程中,需要加入多種化學藥品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分離出來,為了使化學反應充分,反應過程中的攪拌是必不可少的,而機械攪拌器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F(xiàn)在用的攪拌器的攪拌軸多為一根整軸,攪拌葉片和軸焊接在一起。由于污水池一般都較深,攪拌軸也就很長,所以整軸結構就為加工、運輸、安裝、維修帶來不便,并且整軸的回轉精度也難以保證,運行難以平穩(wěn)。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污水攪拌器,不但便于加工、運輸、安裝和維修,且軸的回轉精度更高,運行更加平穩(wěn)。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污水攪拌器,它包括機架,它還包括臥式減速馬達、聯(lián)軸器、馬達座、軸承座、上部攪拌軸、葉輪一、下部攪拌軸和葉輪二;所述葉輪一和葉輪二均開設有葉輪內(nèi)錐。
所述上部攪拌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軸頭、無縫鋼管一、葉輪一安裝外錐、攪拌軸安裝外錐,該四部分加工時依次焊接成一個整體;所述葉輪一通過葉輪內(nèi)錐與葉輪一安裝外錐配合安裝,并使葉輪一和上部攪拌軸保持同心。
所述下部攪拌軸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攪拌軸安裝內(nèi)錐、無縫鋼管二、葉輪二安裝外錐,該三部分加工時焊接成一個整體;所述葉輪二通過葉輪內(nèi)錐與葉輪二安裝外錐配合安裝,并使葉輪二和上部攪拌軸保持同心。
所述臥式減速馬達安裝在馬達座的上層板上,臥式減速馬達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上部攪拌軸的軸頭,軸承座安裝在馬達座的下層板上,上部攪拌軸通過軸承座安裝定位,馬達座通過螺栓鎖緊安裝在機架上;上部攪拌軸的攪拌軸安裝外錐與下部攪拌軸的攪拌軸安裝內(nèi)錐配合安裝,并使下部攪拌軸和上部攪拌軸同心;所述葉輪一和葉輪二的安裝角度相隔90度。
所述葉輪一和葉輪二均為雙葉片對稱結構,其葉片與水平方向夾角為45度。所述攪拌軸安裝外錐與攪拌軸安裝內(nèi)錐配合安裝后,用螺栓拉緊固定在一起。
所述葉輪一通過葉輪內(nèi)錐與葉輪一安裝外錐配合安裝后,用螺栓將葉輪一拉緊固定于上部攪拌軸。
所述葉輪二通過葉輪內(nèi)錐與葉輪二安裝外錐配合安裝后,用螺栓將葉輪二拉緊固定于下部攪拌軸。
所述攪拌軸安裝外錐和攪拌軸安裝內(nèi)錐的角度均為3度。
所述葉輪一安裝外錐和葉輪二安裝外錐的角度均為3度。
所述葉輪內(nèi)錐的角度為3度。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污水攪拌器,通過采用全新錐體聯(lián)接結構,分體式的組裝方式,不但便于加工、運輸、安裝和維修,且軸的回轉精度更高,運行更加平穩(wěn)。另外,通過獨特的葉片布置方式使攪拌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視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上部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下部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葉輪一和葉輪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保迪環(huán)保電鍍設備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東保迪環(huán)保電鍍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067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