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載智能化可控蒸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01031.7 | 申請日: | 201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803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燕軍;張相洪;謝先達;楊涵;尹立軍;王魯輝;史長虹;胡欣;王啟志;沈燦鐸;劉赫;劉雪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1/01 | 分類號: | A23L1/01;A47J2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 |
| 地址: | 10001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智能化 可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箱,特別是關于一種用于加工米飯和饅頭的車載智能化可控蒸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已有一些用于蒸制米飯和饅頭的設備,但是這些設備中的蒸箱大多為半自動化。當蒸制饅頭時,需要先將饅頭坯放入蒸盤,將蒸盤放入醒發室進行醒發,醒發后的生饅頭再放入蒸箱中蒸熟,這種操作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生產效率不高。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這種半自動化的設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因此,研制一種智能化的蒸箱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化、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車載智能化可控蒸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車載智能化可控蒸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設置在車體內的箱體,所述箱體上設置有蒸箱門,所述蒸箱門上設置有把手和壓緊手輪,通過所述壓緊手輪將所述蒸箱門與所述箱體鎖緊形成密閉空間;所述箱體內頂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所述箱體內溫度值傳輸至設置在所述箱體外部的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經電磁閥控制設置在所述箱體內底部的進汽管總成,所述進汽管總成由設置在所述箱體外部的蒸汽發生器提供蒸汽,所述進汽管總成的輸出端連接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的汽水分離器;所述箱體底部外側設置有排水管總成,所述箱體頂部還設置有排汽管總成。
所述控制系統采用PLC控制系統,所述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溫度值傳輸至所述控制系統,與所述控制系統內預設的溫度閾值比較后,由所述控制系統輸出控制信號,控制所述電磁閥工作;所述控制系統內預設的溫度閾值為45℃±3℃。
所述箱體內下部設置有若干噴汽孔。
所述箱體底部采用斜坡式結構。
所述箱體的內外蒙皮之間夾設有聚氨脂保溫材料。
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多層蒸盤,每一層所述蒸盤都由固設在所述箱體周邊的支架支撐;每一層所述蒸盤都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箱體內頂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溫度值傳輸至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內根據接收到的溫度值信號控制電磁閥的開閉,進而控制進汽管總成是否向箱體內供汽。其結構簡單,并實現了蒸箱的智能化控制。2、本實用新型由于在箱體內設置有多層蒸盤,蒸盤通過固設在箱體周邊的支架支撐,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需求在箱體內隨意滑動連接蒸盤的數量。使用方便,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3、本實用新型由于在箱體內下部設置有若干噴汽孔,而且箱體內較低溫度的廢蒸汽可通過排汽管總成排走,這樣可以使箱體內的蒸汽在蒸制過程中保持較高的溫度和均勻性。4、本實用新型由于在箱體底部采用斜坡式結構,這樣易于將箱體內蒸制過程中生成的冷凝水通過排水管總成排出箱體。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在各種場所中加工米飯、饅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車體內的箱體1,箱體1上設置有蒸箱門2,蒸箱門2上設置有把手3和壓緊手輪4,通過壓緊手輪4將蒸箱門2與箱體1鎖緊,形成密閉空間。
在箱體1內頂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5,溫度傳感器5用于檢測箱體1內的溫度,并將溫度值傳輸至設置在箱體1外部的控制系統6。控制系統6經電磁閥控制設置在箱體1內底部的進汽管總成7,進汽管總成7由設置在箱體1外部的蒸汽發生器(圖中未示出)提供蒸汽,進汽管總成7的輸出端連接設置在箱體1內的汽水分離器8,以有效地將箱體1內蒸制過程中進汽管總成7內的汽水分離,將蒸汽送到箱體1內,從而減少蒸制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經汽水分離器8分離后的水分、以及蒸制過程中形成的冷凝水經設置在箱體1底部外側的排水管總成9排出;蒸制過程中多余的蒸汽由設置在箱體1頂部的排汽管總成10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010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