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增壓器進油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97401.4 | 申請日: | 201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56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潘德新;馮仰利;袁建昌;王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馬轎車有限公司;海馬商務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2 | 分類號: | F01M11/02;F02B3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崢;王麗琴 |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壓 油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油路管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增壓器進油管。
背景技術
現有的增壓器進油管一般采用鋼管,并將其折彎成一定形狀,再與進油管接頭焊接而成,這種結構使得增壓器的進油管路整體為剛性連接,裝配時比較困難,并且,當發動機運轉時,增壓器進油管會產生相應的振動,因而極易造成增壓器進油管斷裂,使得增壓器損壞,影響發動機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增壓器進油管,解決現有增壓器進油管路由于剛性連接導致的裝配困難,且容易斷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增壓器進油管,包括兩段油管、兩個進油管接頭、一個軟管、兩個軟管接頭、兩個套筒;其中,
每段油管包括與一個進油管接頭焊接的末端,以及與另一段油管通過所述軟管連接的對接端;
每段油管的對接端焊接有一個進油管接頭;
每個進油管接頭包括與所在油管焊接、且外周面形成有螺紋的螺紋部,以及,與螺紋部相連、且外周面形成有倒刺的插入部;
其中,每個進油管接頭的插入部插入在軟管朝向該進油管接頭的對應端內、并通過倒刺固定于軟管的對應端內,每個進油管接頭的螺紋部通過螺紋嵌套在一個套筒內、并通過所嵌套的套筒將軟管的對應端壓緊在該進油管接頭的插入部。
進一步,所述軟管包括位于內層的軟管層以及包裹所述軟管層的不銹鋼網保護層。
進一步,任意一段油管裝設有支架。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增壓器進油管,通過焊接在油管對接端的軟管接頭及嵌套的套筒實現了通過撓性的軟管連接兩段油管,替代現有技術中的剛性連接,在減少了由于發動機振動對進油管產生斷裂的同時,也降低了裝配難度;并且,可在任意一段油管裝設支架亦減小發動機運轉過程中增壓器進油管的振動,防止增壓器進油管出現斷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增壓器進油管典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局部放大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增壓器進油管典型實施例,增壓器進油管包括兩段油管2和7、兩個進油管接頭1和8、一個軟管6、兩個軟管接頭41和42、兩個套筒51和52;
其中,油管2包括一個與進油管接頭1的末端(圖1中未標示),油管7包括一個與進油管接頭8的末端(圖1中未標示),油管2和7還均包括通過軟管6連接的對接端(圖1中未標示),在油管2和油管7均可裝設有支架,在本實施例中油管2裝設有支架3。
由于油管2和7與軟管6連接的結構相同,以下僅對油管2與軟管6的連接結構作為示例進行說明:
參照圖2,以油管2為例,軟管接頭41包括與油管2焊接、且外周面形成有螺紋(圖2中未示出)的螺紋部41a,以及,與螺紋部41a相連、且外周面形成有倒刺41c的插入部41b;
其中,軟管接頭41的插入部41b插入在軟管6朝向軟管接頭41的對應端內、并通過倒刺41c固定于軟管6的對應端內,軟管接頭41的螺紋部41a通過螺紋嵌套在一個套筒51內、并通過所嵌套的套筒51將軟管6的對應端壓緊在進油管接頭41的插入部41b。
軟管6包括位于內層的軟管層6a以及包裹軟管層6a的不銹鋼網保護層6b,軟管層6a的材料優選聚四氟乙烯。
基于相同的結構,軟管接頭42與油管7焊接,且插入軟管6的對應端內固定,并通過所嵌套的套筒52將軟管6的對應端壓緊在軟管接頭42。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增壓器進油管,通過焊接在油管對接端的軟管接頭及嵌套的套筒實現了通過撓性的軟管6連接兩段油管2和7,替代現有技術中的剛性連接,在減少了由于發動機振動對進油管產生斷裂的同時,也降低了裝配難度;并且,可在任意一段油管裝設有支架亦減小發動機運轉過程中增壓器進油管的振動,防止增壓器進油管出現斷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馬轎車有限公司;海馬商務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海馬轎車有限公司;海馬商務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974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