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92474.4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117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閆學新;劉洋;杭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閆學新 |
| 主分類號: | E21F1/04 | 分類號: | E21F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470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井下 作業 保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風筒,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屬于礦井、隧道開鑿等行業的保溫通風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國高溫礦井的數量日益增加,熱害程度也日趨嚴重。高溫熱害已成為與瓦斯、礦塵、水、火并列的重要自然災害,受到了國內外采礦界的普遍關注,更是我國煤礦開采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治理掘進面的高溫熱害,國內外普遍采用機械制冷的降溫方式,利用空冷器對風流進行冷卻降溫,冷卻后的風流通過風筒向降溫地點進行供風。傳統常用風筒由于未采用保溫措施,同時因風筒內風流與風筒外巷道風流溫度相差較大,通過風筒的傳熱量較大,因此風筒內冷風的溫度隨輸送距離的延長而迅速升高,到達用冷地點時風流溫度與巷道風流溫度相差不大,冷量沿途損失多,有效供冷量小。因此,在保證空冷器較低的出口溫度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冷風的輸送距離是解決掘進而降溫和提高有效供冷量的關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能夠很好解決上面所述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包括內風筒、以及位于內風筒外側的外風筒,在內風筒與外風筒之間形成保溫腔,所述內風筒的兩端分別設置連接軟布,所述連接軟布上開設有孔口;所述內風筒、外風筒、以及連接軟布是由相同材質的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溫腔的內部沿內風筒與外風筒長度的方向上設置連接內風筒與外風筒的固定軟布,固定軟布的數目為四個,均勻布置在保溫腔的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改進,所述外風筒的外側面沿外風筒長度方向上對稱設置兩組吊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很好解決了冷、熱風流輸送過程送風溫度受風筒外熱濕環境影響較大的問題,有效保證了出風口的送風溫度,且具有吊掛簡單,重量輕、制作簡單、成本較低等優點;保溫腔的內部空氣緩慢流動,防止了濕空氣在保溫腔內結露凝水,在內風筒的安裝過程中沒有進出口方向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內風筒的下垂,并保證內風筒與外保溫風筒的軸線始終重合,避免了內風筒與外保溫風筒接觸而引起風流冷量的散失;另外,本實用新型安裝與拆卸均非常方便,且易于折疊。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圖2所示,一種應用于井下作業的保溫風筒,包括內風筒1與外風筒2,其中,內風筒1位于外風筒2的內側,送風時,在內風筒與外風筒之間形成保溫腔3;在內風筒1上設置有連接軟布4,連接軟布的數目為兩個,分別位于內風筒1的兩端,在連接軟布上開設有半徑較小的孔口。送風時,內風筒1與外風筒2鼓起、且均呈圓筒狀,連接軟布4呈圓環形,優選的,連接軟布4的寬度為5厘米。由于孔口的半徑較小,進入保溫腔的氣體較少,在保溫腔內風流速度較小,一方面起到保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因空氣的流動,防止了在保溫腔內產生凝水。
內風筒1、外風筒2、以及連接軟布4是由相同材質的柔性材料制成的,且外風筒2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
為了避免送風過程中,內風筒1與外風筒2的軸線偏離,在保溫腔的內部設置固定軟布5,用于連接內風筒與外風筒,優選的,固定軟布5的數目為四個,均勻分布在保溫腔3的內部,固定軟布的一長邊沿外風筒的長度方向上設置在外風筒的內側面,固定軟布的另一長邊沿內風筒的長度方向山設置在內風筒的外側面上,固定軟布的長度與內風筒1的長度相等,固定軟布的寬度為外風筒2與內風筒1的內徑之差。
在外風筒2的外側面上沿外風筒長度方向上對稱設置兩組吊環6,吊環6用于對外風筒2的固定。
當然,上述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應當說明的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任何改變、變形、變化或替換形式,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理應受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閆學新,未經閆學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924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人體跌倒檢測報警裝置
- 下一篇:混合垃圾中重物隔空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