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熱管結構、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91099.1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140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巫俊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4 | 分類號: | F28D15/04;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管 結構 散熱 模組 電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管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對電子元件散熱的熱管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該熱管結構的散熱模組及使用該散熱模組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元件的功率與效能日益提升,連帶地在操作時也產生更多的熱量;倘若這些熱量未能及時散逸出去而累積于該電子元件的內部,將會導致該電子元件的溫度升高且影響其效能,甚至嚴重者將導致該電子元件故障損壞。所以業界為了有效解決電子元件散熱的問題,便陸續提出具有導熱效能較佳的均溫板(Vapor?chamber)及薄型化的熱管(Heat?pipe),并將其可與散熱器做搭配組合,以有效解決現階段的散熱問題。
目前薄型化的熱管結構,其于圓管口徑的熱管內的中空部分填入金屬粉末,并通過燒結的方式于該薄型熱管的內壁形成一環狀的毛細結構,其后將該薄型熱管抽真空并填充工作流體,最后封閉壓扁以成就薄型化的熱管結構;然而由于所述毛細結構布滿該薄型扁平熱管的腔室表面,當工作流體由蒸發部受熱蒸發后擴散至該冷凝端,并該工作流體于該蒸發部為汽態,由該蒸發部離開后向該冷凝端擴散時逐步受冷卻冷凝轉換為液態,并且再通過毛細結構回流至該蒸發部;另外,由于該薄型扁平熱管的腔室因受壓扁處理而造成熱管腔室空間極為狹隘,致使汽態易受液態的阻礙無法順暢及快速至冷凝端進行冷卻散熱。
再者,因設于冷凝端的毛細結構于冷凝端造成壓力阻抗,令汽態工作流體循環效率降低,造成部分液態的工作流體滯留于該冷凝端而產生無法回流至蒸發部的現象進而使熱管的熱傳導效率降低。
另外,所述公知薄型化的熱管于制造上均為固定管徑(亦即熱管的管身皆為相同的直徑),無法依照使用者所欲的需求設計形狀及管徑大小(如一端大徑一端小徑或二端等徑中間漸大或漸細),且因熱管內的毛細結構為固定均勻環狀設置,致使當對所述薄型化熱管的形狀做改變(如彎曲或凹折狀)時,會使薄型化熱管內部環狀毛細結構(即燒結的金屬粉末)受到彎折擠壓,而致使該薄型熱管的毛細結構于擠壓處脫落,故令該薄型熱管的熱傳效能大幅降低;此外,由于該薄型化熱管僅具有環狀的毛細結構,并無其他可變化設計性,致使其在壓扁薄化時,亦因該環狀毛細結構的上下層壓迭,造成厚度增加而無法將熱管壓扁薄化至最低程度,薄化效果有限。
而公知均溫板(vapor?chamber)包括呈矩型狀的殼體及其殼體內部腔室壁面的毛細結構,且該殼體內部填充有工作流體,并該殼體的一側(即蒸發區)貼設在一發熱元件(如中央處理器、南北橋晶片)上吸附該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量,使液態的工作流體于該殼體的蒸發區產生蒸發轉換為汽態,將熱量傳導至該殼體的冷凝區(即冷凝區),該汽態的工作流體于冷凝區受冷卻后冷凝為液態,該液態的工作流體再通過重力或毛細結構回流至蒸發區繼續汽液循環,以有效達到均溫散熱的效果。
雖公知均溫板可達到均溫的效果,但卻延伸出另一問題,即均溫板的傳熱方式是由其一側吸附熱量后,藉由腔室內的工作流體的汽液相變化傳導另一側,換言之,就是均溫板僅是藉由一側面積吸附熱量傳導至相對另一側面積藉以達到均溫效果,但卻無法具有像熱管一樣的傳熱方式,可將吸附的熱量傳導至遠端進行散熱,因此,使得均溫板僅限于適合應用大面積的均勻導熱,而不適合拿來應用于遠端導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升熱傳效能的熱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熱阻值(thermal?resistance)的熱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升抗重力熱傳效能的熱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升冷凝部結構強度的熱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熱管內異音發生率的熱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該熱管的散熱單元,及使用該散熱單元的電子裝置。
為達上述各目的,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是提供一種熱管結構,包括:一管體,包含兩封閉端及一蒸發部與一冷凝部;該蒸發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界定一第一厚度,一第一內表面及一第一毛細結構環設形成在該第一內表面,并界定一第一流道;該冷凝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界定一第二厚度小于該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厚度,及一第二內表面界定至少一第一側相對一第二側,且局部設有一或數個第二毛細結構在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之間,該一或數個第二毛細結構連接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并界定一或數個第二流道在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之間,且連通該第一流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910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