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拖鏈用高柔性屏蔽型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90317.X | 申請日: | 2012-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06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永江;陸云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遠洋東澤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17 | 分類號: | 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7/02;H01B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國 |
| 地址: | 22512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拖鏈用高 柔性 屏蔽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特別涉及一種拖鏈用高柔性屏蔽型電纜。
背景技術
目前拖鏈系統所用的電纜多為分層成纜,擠管式護套,使用過程中由于電纜隨拖鏈一起彎曲移動,經常造成電纜內部彎曲應力難以消除,線芯出現斷裂,護套表面起皺扭曲變形,影響使用壽命和作業安全;同時拖鏈電纜因露天作業施工,容易接觸設備油污,加速老化,縮短使用壽命,現有電纜考慮到柔軟性而采用乙丙橡膠絕緣料制造絕緣層,但乙丙橡膠為非極性材料,耐油性能很差,僅依靠護套耐油很難保證長期使用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拖鏈用高柔性屏蔽型電纜,機械性能優越,絕緣可靠,而且耐油性能好。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拖鏈用高柔性屏蔽型電纜,絞合銅導體外周擠包有耐油橡膠絕緣層構成絕緣芯線,多根所述絕緣芯線復絞成絕緣芯線束,多股所述絕緣芯線束呈同心圓的方式排列在高彈性抗扭加強芯周圍并絞合成纜芯,所述絕緣芯線束的絞合方向與所述絞合銅導體的絞合方向相反,所述纜芯的絞合方向與所述絞合銅導體的絞合方向相同,所述纜芯的外周擠包有耐油內護套,所述耐油內護套的外周包覆有混合編織屏蔽層,所述混合編織屏蔽層的外周擠包有耐油外護套。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絞合銅導體外周擠包有耐油橡膠絕緣層,耐油橡膠絕緣層和耐油內護套、耐油外護套形成三重防護,使電纜的耐油性能更好。
作為本實用新型是優選方案,所述絞合銅導體的單絲直徑為0.2~0.5mm,絞合銅導體的絞合節徑比為10~12倍;3~6根所述絕緣芯線復絞成所述絕緣芯線束,所述絕緣芯線束的絞合節徑比為8~12倍且相鄰絕緣芯線束的絞合節徑比不同;所述纜芯的絞合節徑比為12~15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高彈性抗扭加強芯由高彈性芳綸絲或高彈性尼龍絲纖維股絞合而成,所述高彈性抗扭加強芯的直徑為周圍所述絕緣芯線束相切形成的內切圓直徑的1.1~1.2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拖鏈用高柔性屏蔽型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絞合銅導體、2.耐油橡膠絕緣層、3.高彈性抗扭加強芯、4.耐油內護套、5.?混合編織屏蔽層、6.?耐油外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先將單絲直徑為0.2mm的銅絲絞合成絞合銅導體1,絞合節徑比為10倍,在絞合銅導體1外周擠包耐油橡膠絕緣層2構成絕緣芯線;然后將3根絕緣芯線復絞成絕緣芯線束,絕緣芯線束的絞合節徑比為8倍且絞合方向與絞合銅導體的絞合方向相反,相鄰絕緣芯線束的絞合節徑比不同;再將多股絕緣芯線束呈同心圓的方式排列在高彈性抗扭加強芯3周圍并絞合成纜芯,高彈性抗扭加強芯3由高彈性芳綸絲絞合而成,高彈性抗扭加強芯3的直徑為周圍絕緣芯線束相切形成的內切圓直徑的1.1倍;纜芯的絞合節徑比為12倍且絞合方向與絞合銅導體的絞合方向相同;成纜時采用梨木或樺木等硬質木材壓模進行輕微緊壓,使相鄰單元組的凹凸部位緊挨相連,壓模系數為98%;最后在纜芯的外周擠包甲胄式加強型耐油內護套4,完全填充成纜縫隙,耐油內護套4的擠包厚度為標準規定標稱厚度的1.2倍,耐油內護套4材料采用氯丁橡膠,耐油內護套4的外周包覆有混合編織屏蔽層5,混合編織屏蔽層5的外周擠包有耐油外護套6,耐油外護套6的擠包厚度為標準規定標稱厚度的1.1倍。編織屏蔽層5的編織覆蓋率為80%;其中銅絲和芳綸絲各占編織單絲總根數的一半,并單獨成股,編織排列交叉布置。編織所用的銅絲直徑為0.2mm,錦綸絲的直徑為0.12mm。電纜在5倍彎曲半徑下進行曲撓試驗,往返100000次護套不發生破損。
實施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遠洋東澤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遠洋東澤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903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