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TD-LTE/TD-SCDMA射頻前端收發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89637.3 | 申請日: | 2012-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965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40 | 分類號: | H04B1/4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塘沽區天津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td lte scdma 射頻 前端 收發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射頻前端收發器。特別是涉及一種設計成本低和性能優化的TD-LTE/TD-SCDMA射頻前端收發器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展,移動數據的業務量大幅增長。LTE(Long?Term?Evolution)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增加了傳輸速率和可處理的數據的容量。LTE技術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它所存在的生態系統的發展,與基礎設施的實施到位相比,收發機技術必須以同樣或更快的速度發展。
由于預期到的數據使用量的爆炸性增長,這促使運營商必須有效使用頻譜資源的和盡快實施頻段超多的LTE技術。這是一個收發器設計的挑戰。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已經用統一FDD和TDD技術的方法來回應這個挑戰。目前,無線通信頻譜(高達3.8GHz)分為43頻帶,1到33頻段被列為LTE-FDD,而33至43被列為的LTE-TDD。
從收發機設計的角度來講,存在的挑戰是:
1、多頻段:如此眾多的LTE頻帶,必須要求多波段收發器。
2、多模式:在傳統的經營網絡(WCDMA,EVDO的TD-SCDMA,CDMA和GSM)的漫游要求多模式收發器。
3、雙技術:雙技術收發器需要同時支持TDD和FDD技術。
0.7至2.7GHz頻段的收發器需要同時處理FDD和TDD技術,以支持1-21的FDD頻段和33-41的TDD頻段。這里,需要大量的數字計算處理能力的問題,通過分配基帶處理器和收發器處理器之間運算負荷來解決。例如,收發器配戴嵌入式處理器,來降低對基帶處理的要求。同時降低功耗,提高動態調整能力和加快了響應時間。
除了多模式,多頻段的要求外,今天的多功能射頻收發器還需要以下特色:
·低功耗
·小尺寸
·標準化的基帶接口
·靈活的射頻接口
·載波聚合能力
·與3GPP標準兼容
中國移動已經開始在手機上支持四頻段的GMSK/GPRS/EDGE(GGE),TD-SCDMA,和TD-LTE標準,預期在2012年開始大規模使用。為了有競爭力的面對這個正在開發的市場,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必須解決。在考慮這個市場上競爭的最佳策略時,必須權衡頻段分配,同步的語音和數據傳輸,BOM成本,性能指標。
雖然智能手機是進入中國4G?LTE市場的一開始的主要目標,硬件和軟件開發計劃也要考慮其他的細分市場。考慮因素還包括像歐洲和北美這樣的成熟市場,區域共享的也以TD-LTE為焦點的區域性的新興市場如印度,還有像加密狗,數據卡這樣的不需要語音服務的其他的硬件產品。
這些額外的因素會影響的硬件和軟件的設計,必須與針對中國移動的設計目標權衡考量。必須避免以高端世界級電話平臺為目標的極端狀況,比如像能應用于所有地區的高通,富士通和ST愛立信的芯片組。可以有效地解決任何和所有地區的芯片組。這些芯片作為中端產品不符合成本效益。初步的市場調研和技術討論的結論是優化的區域性的手機,具有成本低,高性能,低電流。如包絡跟蹤DCDC轉換器,天線調諧/駐波補償電路和閉環功率控制等特色,將差異化所設計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如富士通Fujitsu?MB86Lxxx系列芯片系統,八路發射器輸出來驅動片外功率放大器,九路主要輸入和五路次要輸入支持GSM(GSM850,EGSM900,DCS?1800,PCS?1900),WCDMA(頻段I,II,III,IV,V,?VI,VIII,IX,X,和XI),LTE(FDD頻段1,3,4,6,7,8,9,10,11,13,17和TDD頻段38或40)。
雖然上述解決方法聲稱與世界范圍的工業標準兼容,手機持有者可以在世界范圍內漫游,但是在世界標準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如此設計的主要問題是成本太高,不適用于中底檔的手機、平板電腦和數據卡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由于射頻輸入輸出較多(27個),導致芯片封裝較大(6.5mm?x?9.0mm?x?1.0mm),而且設計受制于接口數量。其次因為眾多的射頻前端放大器導致芯片面積較大,價格沒有競爭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里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896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