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統包鎧裝用金屬絲屏蔽中壓電力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85544.3 | 申請日: | 2012-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328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鮑繼聰;胡少中;馬軍;張仲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9/02 | 分類號: | H01B9/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孫仿衛;趙艷 |
| 地址: | 21523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統包 鎧裝用 金屬絲 屏蔽 壓電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額定電壓6~35kV,一種無分相金屬屏蔽、鎧裝用金屬絲除用作電纜鎧裝層外,還用作金屬屏蔽層的中壓電力電纜。
背景技術
國家標準GB/T12706規定:中壓電力電纜應包覆金屬屏蔽,其金屬屏蔽可以為一根或多根金屬帶、金屬編織、金屬絲的同心層或金屬絲與金屬帶的組合結構組成。金屬屏蔽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將電纜通電時產生的電磁場屏蔽在絕緣線芯內,以減少對外界產生電磁干擾;二是將系統產生的設計范圍內的故障電流安全引入接地系統,以保護系統安全運行。
目前國內中壓電纜屏蔽結構通常采用銅帶、銅絲或銅絲疏繞加反扎銅帶的形式,利用分相屏蔽結構。一般來說,在沒有具體要求的情況下都采用薄銅帶作為金屬屏蔽。?
采用銅帶屏蔽結構,當線路發生短路故障時,由于銅帶承載故障電流的有效截面太小,承載的故障電流僅僅有幾千安培,很難保證電纜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當故障電流過大時,銅帶屏蔽易被燒毀,甚至造成更大的線路故障。同時,薄銅帶的韌性不足,在電纜的敷設過程中銅帶屏蔽易被拉斷,失去承載故障電流的作用。
銅絲屏蔽結構雖然可以承載較高的故障電流,但對電纜故障電流要求較大時,銅的消耗量太大,電纜的成本大大增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統包鎧裝用金屬絲屏蔽中壓電力電纜,其中鎧裝用金屬絲用作鎧裝層的同時充當電纜屏蔽層,鎧裝用金屬絲能夠承載較大的故障電流,同時可以保證電纜的機械性能安全,降低電纜的生產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統包鎧裝用金屬絲屏蔽中壓電力電纜,包括絞合在一起形成纜芯的多個線芯、包覆在所述纜芯外面的半導電內襯層、包緊在所述半導電內襯層上的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繞包在所述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外面的包帶、包覆在所述包帶外面的外護套,每個所述線芯均包括導體、包在所述導體周向外表面上的導體屏蔽層、包在所述導體屏蔽層外面的絕緣層、包在所述絕緣層外面的絕緣屏蔽層,所述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通過所述半導電內襯層與所述纜芯的絕緣屏蔽層相電連接,所述半導電內襯層與所述纜芯之間有空間,該空間中填充有半導電或非導電的填充物。
具體實施時,所述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選用鍍鋅鋼絲、銅絲、鍍錫銅絲或鋁絲。
具體實施時,所述每個線芯中的導體屏蔽層和絕緣屏蔽層均為半導電屏蔽層,所述每個線芯中的絕緣層均為交聯聚乙烯層。
具體實施時,所述纜芯中線芯有三個,三個所述線芯沿圓周方向緊靠排列,所述半導電內襯層包覆在所述三個線芯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內襯層與所述三個線芯之間的空間中填充有所述半導電或非導電的填充物。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采用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代替現有的銅帶或銅絲屏蔽層,在電纜運行時,鎧裝用金屬絲屏蔽層能夠承載較大的故障電流,同時根據電纜的不同規格,其鎧裝用金屬絲數量的增加,可承載的故障電流更大,其承受的最大故障電流約為銅帶屏蔽可承載的最大故障電流的十幾倍,這樣在電纜發生短路故障時,故障電流通過鎧裝用金屬絲、經由接地系統流入大地,充分保證了電纜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鎧裝用金屬絲通過半導電內襯層與電纜線芯的絕緣屏蔽層保持電氣連接,鎧裝用金屬絲在接地條件時保證了電纜絕緣內電場的均勻性。采用鎧裝用金屬絲作為屏蔽層,還省去了銅帶或銅絲屏蔽結構,降低了有色金屬過度浪費的同時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鎧裝用金屬絲還能保證電纜在敷設使用過程中的機械性能安全。另外,國家標準GB/T?12706中規定:當鎧裝下的金屬層與鎧裝材料不同時,應擠包一層隔離套將其隔開,本專利由于采用了鎧裝層充當屏蔽層的結構,所以在電纜生產過程中省去了隔離套,進一步得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855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