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用二連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81491.8 | 申請日: | 2012-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858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蔣瑋;談軍;陳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學兵 |
| 地址: | 20012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連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二連桿,尤其涉及汽車底盤用二連桿。
背景技術
汽車控制臂是汽車底盤系統中的重要承載件和連接件,其強度、剛度、疲勞等都有較高的要求,承受著汽車行駛中的轉向、制動和垂直載荷。
二連桿是一種汽車控制臂,用于多連桿懸架。如圖1所示,傳統的二連桿結構由內片1、外片2以及二個襯套管3焊接而成,傳統的二連桿內外片在套管處外側采用搭接焊設計,焊縫5布置如圖2所示。
傳統二連桿設計時為確保套管處的焊接質量,避免襯套管及內外片發生咬邊現象,內外片及襯套管在焊縫處均留有尺寸A為5mm以上的邊緣,這使得傳統二連桿在套管處的設計存在質量重、空間布置困難、剛度值低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用二連桿。
為實現所述目的的汽車用二連桿,包括由內片和外片焊接成的本體,以及位于本體兩端的襯套管,其特點是,襯套管由內片、外片上沖壓成形的圓柱形翻邊組合而成,內片上的該圓柱形翻邊僅朝向外片側突出,而外片上的該圓柱形翻邊僅朝向內片側突出。
所述的汽車用二連桿,其進一步的特點是,襯套管的圓柱形翻邊之間有軸向間隙。
本實用新型的二連桿結構由于通過沖壓成形其襯套管,因此具有零件數量少,工藝簡單,焊接變形小,設計剛度大的優點。通過采用此設計可以減少二連桿零件數量,簡化工藝,實現輕量化,同時提高二連桿剛度,改善空間布置,減少焊接變形,提高零件精度,降低報廢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已有的汽車二連桿的軸測視圖。
圖2是已有的汽車二連桿的襯套管和內、外片的焊縫布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用二連桿的軸測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用二連桿的一端部的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用二連桿的內片的軸測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用二連桿的內片襯套管的軸測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6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汽車用二連桿包括由內片11、外片12焊接而成的本體以及分別位于本體兩端的襯套管13。內、外片11、12為沖壓件。襯套管13是由內、外片11、12上沖壓成型的圓柱形翻邊組合而成。如圖4、圖6所示,以內片11為例,在沖壓成型時,在對應襯套管設計位置內片11的各端部沖壓出圓柱形翻邊131,圓柱形翻邊131僅在內片11的一側突出,即在組裝狀態下朝向外片12的一側突出。同樣的,外片12的端部也有圓柱形翻邊132,僅朝向內片11的一側突出。兩圓柱形翻邊131、132組合成一個襯套管13,二者共軸線,最好有2-3mm的間隙B。襯套管13的直徑由襯套配合公差決定,高度由內外片焊接后在此處的高度決定,一般焊接后內外片在此處的翻邊之間有2-3mm的間隙。內、外片上新增的沖壓翻邊131、132可以替代原有的襯套管,使得現設計的二連桿結構不再需要焊接襯套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814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板簧的固定端支架及其安裝結構
- 下一篇: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