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梭芯供線旋梭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65768.8 | 申請日: | 2012-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886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崔超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超剛 |
| 主分類號: | D05B57/10 | 分類號: | D05B57/10;D05B57/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諸暨***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梭芯供線旋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刺繡、縫紉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無梭芯供線旋梭。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對紡織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要求質量和纏繞整齊外,生產效率也很重要。現有的繡花機底線傳送采用的是旋梭和梭殼配合的裝置,梭芯內繞線容量很小,經常停機更換梭芯線團,致使繡花機的效率無法提高,按每班8小時計算,約有1-1.5小時浪費在繞制底線及更換梭芯的工作上,且還要配置一臺高速繞線機,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很難提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制造維護成本低、效率高的無梭芯供線旋梭。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如此實現的:
無梭芯供線旋梭,包括旋梭體、梭殼、梭芯軸、梭芯軸套,梭芯軸內設有通孔,梭芯軸上設有一穿線孔,穿線孔與梭芯軸頂端之間設有與通孔貫通的通槽,梭殼內的梭芯軸套的長度為梭殼外壁高度的1/5~1/3。
作為優選,所述穿線孔和通槽在梭芯軸上的設置方向為正對旋梭體外壁的缺口處。
作為優選,所述梭芯軸套的長度小于穿線孔至梭芯軸頂端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繡花機底線經常更換致使生產率低的弊端對旋梭體和梭殼結構進行了改造,將帶通孔的梭芯軸上增設一個穿線孔和一個通槽,用于改變出線位置,梭殼內的梭芯軸套的長度縮短,不超過穿線孔到梭芯軸頂端的距離,以避免阻礙底線傳送,使用時在機器一側采用大線團,送線時梭殼和旋梭體配合,線由梭芯軸內通孔穿進,經穿線孔導出,然后接在梭殼上,從而避免了頻繁更換和繞制底線,也省去了配置高速繞線機的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節省成本等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旋梭體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梭殼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梭芯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參考附圖1、圖2、圖3,無梭芯供線旋梭,包括旋梭體1、梭殼2、梭芯軸3、梭芯軸套4,所述梭芯軸3內設有通孔5,梭芯軸3上設有一穿線孔6,穿線孔6與梭芯軸3頂端之間設有與通孔5貫通的通槽9,所述穿線孔6和通槽9在梭芯軸3上的設置方向為正對旋梭體外壁7的缺口處。
梭殼2內的梭芯軸套4的長度為梭殼外壁8高度的1/4,且其長度小于穿線孔6至梭芯軸3頂端的距離。
使用時在機器一側采用大線團,送線時梭殼2和旋梭體1配合,線由梭芯軸3內通孔穿進,經穿線孔導出,然后接在梭殼2上,從而避免了頻繁更換和繞制底線,也省去了配置高速繞線機的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節省成本等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超剛,未經崔超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6576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永磁桶的安裝結構
- 下一篇:一種基于主題模型的3D模型檢索方法及其檢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