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等離子電視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63430.9 | 申請日: | 2012-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134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德強;高軍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64 | 分類號: | H04N5/64;G09F9/313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順德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等離子 電視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等離子電視機。
背景技術
等離子電視機中要使用電源濾波器,目前的等離子電視機的組裝過程為:先將電源濾波器裝在屏幕背后,然后裝上電視機后蓋,將電源濾波器的插頭從后蓋的通孔中拉出與電源線對接,然后再將電源濾波器從通孔中塞回后蓋,最后進行其他組裝固定。這種方式帶來的問題是裝配過程非常復雜,導致生產效率較低,同時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對接時,必須將電源濾波器插頭從后蓋通孔處拉到后蓋外面來,然后才能與電源線插頭對接,因此電源濾波器的線束長度必須滿足一定長度,而電源濾波器線束長度對EMC(電磁兼容性)性能有直接影響:電源濾波器線束越短,對EMC性能愈好。而將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的插頭對接好后,又必須將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從后蓋通孔塞入整機內部,塞入的過程中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的走線隨意性很大,因此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塞入后蓋通孔后,電源線與電源濾波器線束走線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得整機的EMC性能也不能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等離子電視機裝配復雜同時不能有效控制EMC性能的問題,提出一種新型的裝配方式簡單的等離子電視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等離子電視機,包括屏幕、后蓋、電源線和電源濾波器,所述屏幕與后蓋連接,所述電源線和電源濾波器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轉接板,所述電源線和電源濾波器均固定在轉接板上,所述轉接板設置在屏幕上。
具體的,所述轉接板上設置有定位孔、限位筋和卡口。
具體的,所述電源線上設置有限位卡和卡槽,所述卡槽與轉接板上的卡口卡接。
具體的,所述電源濾波器上設置有限位板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設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通過轉接板上的限位筋固定,所述限位孔與定位孔通過螺釘連接,所述限位槽與電源線上的限位卡卡接。
具體的,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設置在電源濾波器上并與轉接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后蓋上設置有窗口,所述電源線從窗口中穿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降低了等離子電視機的裝配復雜度,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提高產品的EMC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等離子電視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轉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電源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電源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等離子電視機,包括屏幕1、后蓋2、電源線3、電源濾波器4和轉接板5,屏幕1與后蓋2連接,電源線3和電源濾波器4連接并固定在轉接板5上,轉接板5設置在屏幕1上。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在于先將電源線3與電源濾波器4固定連接好,再通過轉接板5固定在屏幕上,從而解決了電源線3與電源濾波器4安裝復雜且走線長度得不到控制的問題。
如圖2所示,轉接板5上設置有定位孔501、限位筋502和卡口503。如圖3所示,電源線3上設置有限位卡301和卡槽302。如圖4所示,電源濾波器4上設置有限位板401和限位槽402,在限位板401上設置有限位孔403。其中,轉接板5上的限位筋502主要用于固定電源濾波器4,具體為將電源濾波器4上的限位板401卡在限位筋502內,從而實現預固定,再用螺釘穿過限位板401上的限位孔403與定位孔501實現固定連接,轉接板5上的卡口503用于固定電源線3,具體為將電源線3上的卡槽302卡接在卡扣503中實現固定。電源線3上的限位卡301主要用于與電源濾波器4上的限位孔403連接,實現電源線3與電源濾波器4的固定。
如圖1所示,為了更好的將電源濾波器4固定在轉接板5上,還設置有固定支架6,將電源濾波器4壓緊在轉接板5上。同時為了方便電源線3的安裝使用,在后蓋2上設置有窗口201,從而在安裝后蓋2時電源線3可從窗口201中穿出供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634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