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胸腰椎外固定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63244.5 | 申請日: | 2012-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766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四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四波 |
| 主分類號: | A61F5/02 | 分類號: | A61F5/02;A61F5/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楊東明 |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腰椎 固定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支架,特別涉及一種胸腰椎外固定支架。
背景技術
胸腰段(T11-L2)骨折是骨科的常見損傷,幾乎脊柱骨折的50%發生在胸T11-腰L2水平,其中以未波及后柱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且無明顯椎管占位及神經癥狀的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為多,約占胸腰段骨折的58%-89%。術后與保守治療均易產生較多的并發癥,近、遠期效果均不夠理想。
目前,胸腰椎骨折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臥床休息、手法復位、過伸牽引、墊枕練功、石膏或支具固定、充氣復位及對癥治療等。利用過伸復位原理,采用牽引、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法,墊枕練功法和氣囊墊枕、充氣彈性外固定支架法治療胸腰椎壓縮骨折,壓縮椎體在解剖結構上有明顯恢復。但是手法整復、腰背部墊枕、牽引復位、外固定器械等存在諸多問題,如:具體運用尺度不明,缺乏具體量化標準;評定復位效果優劣標準亦不盡相同;有的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有根據臨床畸形消失為原則,難以客觀衡量。
臥床休息、手法復位、過伸牽引、墊枕練功是非手術治療的常用方法,但是這類方法需要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痛苦較大,致使許多患者不能配合治療,結果導致復位不佳,治療效果不理想。同時長期臥床對于多數患者,尤其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常會引起腹痛腹脹、便秘、深靜脈血栓、肺炎、褥瘡、尿路感染、骨質疏松及肌肉萎縮等嚴重并發癥,導致工作與生活能力的喪失,嚴重者危及生命。
石膏外固定在骨折中應用廣泛,胸腰椎骨折石膏固定主要作用是維持脊柱的穩定性,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及鞏固復位效果。由于石膏固定的范圍廣、時間長、固定期間不能拆卸,整個軀干肌肉長期不能運動,極易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脊柱骨質疏松,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均不利。還會引起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呼吸困難、石膏壓迫性潰瘍等。腰圍類外固定因其固定范圍限于腰部,作用力散于腰部周圍,無法對胸腰椎骨折形成有效的維持過伸復位與固定的作用。這種方式的固定效果極為有限,僅限于對腰背部骨骼與肌肉的保護作用。
此外,雖然脊柱骨折可以經手術后復位,但復位后椎體內蛋殼樣改變,并不能承受正常縱向壓縮負荷。椎弓根螺釘固定器位于脊柱后方,前方就缺乏有效的支撐。患者活動過早或過多都會導致矯正丟失,而且骨質疏松更是矯正丟失的高發因素。早期下地活動既會使金屬器械疲勞,發生螺釘斷裂、彎曲或者發生連接處松動,又可以發生螺釘-骨界面松動,導致骨折復位脊柱在未愈合前受壓再次塌陷。因此這種方式的治療效果有限,而且費用高昂,創傷較大,植骨、融合容易失敗等。
目前,臨床應用于胸腰椎骨折的外固定支架種類較少,無統一的制作標準,普遍存在外形設計不夠合理,多不能適應胸腰椎的生理曲線,作用力不能集中于胸腰椎骨折椎體。而且,現有的外用固定支架多以單個塑模為主,其制作繁瑣,費用高昂且不具備可調性,因此達不到復位與固定的雙重效果,無法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影響治療效果。患者無法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不能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產生。這樣容易導致胸腰椎骨折復位高度丟失,后突畸形加劇,出現駝背,慢性腰背痛,工作能力喪失等一系列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外用固定支架制作繁瑣,費用高昂且不具備可調性的缺陷,提供一種胸腰椎外固定支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胸腰椎外固定支架,其特點在于,其包括一胸腹固定機構和一胸腰固定機構;
所述胸腹固定機構包括依次上下固接的一上支撐盤、一連接桿及一下支撐盤,在所述連接桿上靠近所述下支撐盤處設有至少一個長條狀開口,且所述上支撐盤上設置至少兩條肩帶,所述下支撐盤上設置至少一條固定帶;
所述胸腰固定機構包括一用于緊固胸腰部位的緊固帶及一固定于所述緊固帶的外表面上的調節帶,所述緊固帶的中間部分固定有一用于抵住脊柱胸腰段的抵壓部,所述緊固帶的兩端設有一對第一固定部件;
所述調節帶的兩端分別穿設于所述至少一個長條狀開口內,使得所述胸腰固定機構與所述胸腹固定機構連接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胸腰椎外固定支架運用了三點擠壓力學,通過前方兩點固定、后方一點頂推,達到維持胸腰椎骨折部位復位與穩定性的目的,可以有效增加脊柱前中柱的強度和穩定性。
較佳地,所述上支撐盤和所述下支撐盤上分別設有若干相互間隔的螺紋孔,所述連接桿與所述上支撐盤和所述下支撐盤之間為螺絲連接。
上述結構使得所述胸腹固定機構的長度可調節,螺絲連接的連接方式更便于拆卸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四波,未經李四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6324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