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化天然氣汽車用制冷空調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61595.2 | 申請日: | 2012-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197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大健;潘光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協眾汽車空調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陳揚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化 天然氣 汽車 制冷 空調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化天然氣汽車用制冷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液化天然氣汽車使用液化天然氣為燃料,與使用其它燃料的汽車相比,它具有污染物排放少,節能經濟,行駛里程長的優點,目前在天然氣資源豐富和有液化天然氣加氣站的地區得到廣泛地使用。液化天然氣是將天然氣精制后加壓冷卻,從而使其液化并貯存在絕熱保溫的鋼瓶里。在使用時,從鋼瓶里出來的液化天然氣氣化成氣體,再經發動機的加熱系統加熱后供發動機使用。液化天然氣氣化時吸收大量的氣化潛熱(每千克液化天然氣的氣化潛熱達510千焦)。
常用的汽車制冷空調都是用壓縮蒸氣的方式制冷,在制冷時汽車發動機驅動壓縮機壓縮氟里昂蒸氣,被壓縮的蒸氣經散熱后變成液體,在蒸發器里氣化,吸收氣化潛熱從而制冷。此制冷空調在工作時由發動機驅動,增加了汽車的油耗。而且泄漏的氟里昂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污染。
本實用新型專利為一利用液化天然氣氣化潛熱的汽車制冷空調系統,由于利用的是液化天然氣的氣化潛熱,所以此空調不用發動機驅動,也不用氟里昂,具有節能和環保的特點。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汽車制冷空調的缺點,提供一種利用液化天然氣氣化時吸收氣化潛熱來進行制冷的汽車用制冷空調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液化天然氣汽車用制冷空調系統,包括液化天然氣瓶、流量調節閥、制冷芯體、泵、單向閥、換熱器和低溫閥;所述流量調節閥含有輸入口、第一輸出口和第二輸出口,流量調節閥的輸入口通過低溫閥連接液化天然氣瓶的輸出口,流量調節閥的第一輸出口連接換熱器的液化氣輸入口,換熱器的液化氣輸出口連接單向閥的輸入口,單向閥的輸出口分別連接發動機的液化氣輸入管路和流量調節閥的第二輸出口;換熱器的制冷介質輸出口連接制冷芯體的輸入口,制冷芯體的輸出口通過泵連接換熱器的制冷介質輸入口。
其中,在單向閥輸出口和流量調節閥第二輸出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置壓力傳感器,在發動機的液化氣輸入管路上設置壓力調節閥。
其中,在換熱器制冷介質輸出口和制冷芯體輸入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依次設置第一溫度傳感器、壓力水柜和第二溫度傳感器。
其中,通過換熱器的制冷介質采用乙二醇溶液。
與現有汽車制冷空調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液化天然氣氣化時吸收氣化潛熱來進行制冷,不用發動機驅動,也不用氟里昂,具有節能和環保的特點;
(2)天然氣管路上裝有壓力調節閥,從而使液化天然氣在一定的壓力下氣化,提高氣化的天然氣的溫度,從而降低了換熱器換熱時的溫差,并能降低乙二醇溶液結冰的危險;
(3)在換熱器的制冷介質輸出口處裝有溫度傳感器,當溫度傳感器信號顯示換熱器內乙二醇溫度過低,有結冰的危險時,控制電路調節流量調節閥減小進入換熱器的天然氣的流量,從而減小換熱功率,防止乙二醇溶液結冰;
(4)制冷芯體入口處有一溫度傳感器,當傳感器測出的溫度高于或低于設定的溫度時,控制電路調節流量調節閥從而改變換熱器的換熱量,改變乙二醇溶液的溫度;
(5)乙二醇溶液管路上有一壓力水柜,其內有大量的乙二醇溶液,用于和從換熱器里流出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緩沖乙二醇溶液的溫度變化,防止由于乙二醇溶液的溫度劇變而造成的控制系統振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液化天然氣汽車用制冷空調系統包括液化天然氣瓶1、流量調節閥2、制冷芯體6、泵7、單向閥9、換熱器11和低溫閥12。制冷芯體6是現有產品暖風芯體,通熱水時是暖風芯體,通冷水時就成了制冷芯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協眾汽車空調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協眾汽車空調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6159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